维特根斯坦后期反本质主义思想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91 浏览:46556

【摘 要】一般本质主义倾向的观点都会认为,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是绝对精确的,通过分析就可以把它真正的含义显示出来.维特根斯坦在他后期的哲学中认为,事物没有共同的本质,任何一个追求某种事物本质的人都是在追逐一个幻影.我们应该克服想发现事物存在的共同特点和普遍性质的愿望,相反,应该在语言现象和非语言现象的具体情境中重视意义的多样性.

【关 键 词 】维特根斯坦;本质;反本质主义;哲学研究

说起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首先让我们想到的自然就是他两部主要的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这两部著作分别代表了横贯其一生的哲学道路的两个互为对比的阶段.维特根斯坦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哲学,1929年他去了剑桥,开始了一种全新哲学的探讨,否定了他在《逻辑哲学论》中的很多思想.他抛弃了前期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趋向于日常语言分析的观点.

一、否定《逻辑哲学论》中的本体论

通过对他自己早期思想的批判,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极其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他反对以前主张的哲学的本体论基础,放弃以前哲学中包含的精确性理想.他在《逻辑哲学论》中认为,事实的世界可以通过一种并且仅仅一种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的事实,并断言这种分解可以得到最简单的事实.但他在后来的《哲学研究》中,否认了这种观点,认为一种复合的东西,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使之分解为更简单的东西,因为“简单”、“复合”这些说法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有意义.所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思想中,用相对主义概念代替绝对主义,放弃了原子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不存在绝对精确的语言,语言必须要结合语境才有意义.

举个例子来说,棋盘由32个白色方格和32个黑色方格这些两种元素构成.但另外一种不同的看法可以把棋盘分解为三种元素:白色方格、黑色方格和由方格组成的网状系统.所以世界并非就是按照一种特定的方式组成的,有多少种描述世界的方法,就有多少种把世界分解为个别事态的方式.所以,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命题的意思不是绝对的,不存在绝对精确的概念,不可能消除表达式内涵的含糊性和歧义性.

二、对哲学分析概念本身的怀疑

维特根斯坦之前认为词的意义和意思是严格确定的、绝对精确的,只是隐藏在表面底下,需要分析.现在他认为词的意义取决于它们的语境,不唯一确定.所以真正的含义是不存在的.

维特根斯坦对于“等是什么”的这类问题进行了批判.这类问题往往把一些抽象的说法从其语境中分割出来,孤立的考察它们.他认为探讨这些孤立说法的意义本质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谬误,例如去探讨知识的本质是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真理是什么、逻辑正确性是什么等这种问题.维特根斯坦认为“时间是什么”并不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因为“时间”这个表达式不能脱离它的语境,对被认为是它所代表的本质进行严肃思考.要想探求时间的本质,我们必须收集研究所有有关时间谈话出现的语境,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维特根斯坦从意指和理解两方面论述了语言和精神的联系,也体现了他的反本质主义思想.这里的精神指那些我们称之为精神行为的意识行为.一般的观点认为,意指是一种精神过程、一种精神图像.他批判这种观点,认为意指有着许多不同的用法,我们最好不要去找意指的共同本质,而要收集和比较使用这个词的不同语境.维特根斯坦通过举“台球和灯笼”的例子说明任何心理意象或其它“精神戏法”都不能在词与现实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意指什么的实际标准在于对这个词的用法,不一定是同样的东西.

从理解方面维特根斯坦是这样批判的,一般的观点认为理解是一种心理行为,听话者必须完成这种心理行为才能明白讲话者的意思.他认为,并不存在正确理解的保证.他举出写数列的例子来说明我们没有理由保证Y对数列的理解同X的完全一样.

重要的不是维特根斯坦以不同方式回答了像“什么是意指?”、“什么是知识?”这类问题,而在于他不承认这类问题,他认为不应该提出这种问题,更不应该去寻找这类问题的答案.他反对语词的绝对精确化、定义化.这也是与他的反本质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事物根本没有共同的本质,而只有“家族相似”.

三、事物没有共同的本质

维特根斯坦批判通常的那种关于意识和精神、本质和意义或者数学真理等哲学问题的看法.他说通常的哲学反应都是在理智上行不通的绝路,要紧的是找到出路.他认为事物没有共同的本质,任何一个追求某种事物本质的人都是在追逐一个幻影.

对哲学问题的通常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可以用“永远陷在混乱状态”这几个字来概括.持这种态度的思想家一直被这些问题纠缠,却找寻不到解决的办法,有些就开始制造悖论而变得热衷于诡辩.第二类是那些理论家和系统思想家,他们自称已经发现问题的答案,提出理论并试图加以证实.但其实这些理论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抱有的信念是不相容的,只是一些检测的解答.第三类反应是在非理性的领域中翱翔,依靠那种理性无法理解的东西来提供代替的解答.自称具有某种直觉,借助一种神秘的语言找到问题的答案.

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并非注定永远不能摆脱哲学上的混乱,并非必须接受任何哲学理论,也无须逃避到非理性的领域.我们能够从这些问题中解放出来,但不是通过解决它们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克服它们.哲学上的问题,更像一种精神上的疾病,所以办法是一种治疗或疗法,而不是一种学说.哲学不是提出问题或说明问题,要的只是以某种方式并且为了某种目的而集中起来的大家都同意的描述,达到完全的明晰.

维特根斯坦还将本质主义倾向看作哲学问题困难的来源之一.本质主义倾向即认为真理的本质、时间的本质、精神的本质、自由的本质等这些题目揭示了真正的问题.他反对这样的观点,他觉得哲学家这种按照自然科学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倾向把他们引向一片黑暗.他用“概念的家族相似”来阐明他自己的观点.家族相似意思是在一个大家族的成员中间并没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实际存在的是一些部分重合和来回交叉的相似.家族某些成员在身材上相似,另外一些成员在鼻子的形状和眼睛的颜色上相似,还有一些成员在步态、性情等方面相似.这些相似部分互相重合,相似有时只出现一次,有时次数较多.

四、结论

维特根斯坦反对本体论、反对哲学分析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反本质主义思想.他用家族相似的观点来说明事物没有共同的本质,有的只是“家族相似”.他认为哲学家因此应该克服想发现事物存在的共同特点和普遍性质的愿望,相反应该在语言现象和非语言现象的差别中重视多样性.那种追问本质的“是什么”的问题是不能回答的.我们只需关心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这些表达式的意义和怎样根据情境正确使用这些表达式.

【参考文献】

[1] 维特根斯坦著.逻辑哲学论[M].郭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维特根斯坦著.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上卷)[M].王炳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夏基松著.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 穆尼茨著.当代分析哲学[M].吴牟人,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