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道家自然思想中的可持续理内涵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18 浏览:16346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老庄道家“天人合一”以及“自然无为”等哲学思想特征的分析,希望从中获取到内涵深刻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力求能够古为今用,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 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 自然无为

中图分类号: B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97-01

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在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对于和谐,自中国古代就有其思想源头,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等等思想都富含和谐的意义,特别是先秦道家思想蕴涵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老庄思想中都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特征.道家崇尚自然,《老子》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道家思想中的最高本体,而将自然作为道所依据的对象,是将自然提到了无法比拟的高度.

一、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思想

《老子》第五十一章云:“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此句不仅表明自然是万事万物本然的存在状态,而且以生成论为核心来解释自然学说,其自然之意为道生万物,不检测乎人之力,万物自然而生矣,将个体与群体统而言之,任物之自然,是合于道的行为,保证了天人和谐,自然和谐.“‘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自身的情状去发展,不必参与外界的意志去制约它.事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不必由外附加的.因而老子提出‘自然’一观念,来说明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而‘无为’一观念,就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老子》中对自然在人、天、地、道中的地位为最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者,以之为法也,取则之意.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以自然为法也.道、天、地、人虽然同为域中四大,但四者又确有层次的区别.人赖大地之供养而生,大地为人类之母,大地又为自然高广之天所包裹.由人到天,有层次的自然升高之别.由于道统天、地、人三者,道高于天、地、人三者,故有“天法道”之说也.“道法自然”者,道以自然为法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面其实也包含着人法地、法天、法自然之义.人法地,地无私载,地无不载;人法天,天无私覆,天无不包;人法道,以自然为法也.以自然为本,是道家朴素的生态思想的体现,“自然”范畴是对天、地、人等一切事物的本然状态、通畅状态和发展趋势的一种确认,“自然”一词究其词义就是自来如此、自然如此、自己如此.“在老子看来,‘天’的本性是自然的(这是由于‘道’的本性是自然的),因而人类的本性也应当时自然的.”既然自然之“天”已经转化为道德之天,具有人的品格性能,那么,天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成为可能.一方面,“天道”作用于“人道”,另一方面,“人道”也影响着“天道”.因循自然之道,不检测乎外力,使人道合于天道,这就是道家的基本理论思想,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追根溯源的基本思想来源之一.

《老子》第五章语更有其深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句虽未明显举出自然,但其中含义却有任其自然之意.不仁,谓无为而任自然.全句喻万物各适其所用也.天人合一,其一字可以认为是“道”,也可以认为是“自然”.道家的“天”与“地”合而为与“人”相对的“天”,而道即自然则是贯通“天”“人”的“一”,“天地”遵从自然之道,人也遵从自然之道,“天地”与“人”合于自然之道.“天人合一”实有两层涵义,即自然与人为合一,自然界与人类合一.

二、庄子以自然为本的思想

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大致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庄子继承了老子将道作为最高本体的哲学思想,从道的层面观察事物之理,把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庄子在提倡以人为本,主张个体道德充实的同时,对于个体之间、个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也是十分在意的.庄子注重道,也注重人.他把人放到了自然世界中,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万物齐同,目的是在提醒人们要正确人是自己的位置,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生存环境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其实就是物与道的关系.这里与宋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人民当做自己的同胞,将万物作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一种胸怀自然的大气魄.“庄子主要站在人生立场来谈这些问题,而将‘道’、‘天’都化成了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三者常常是属于一个层次的互用名词.”其次,庄子对“真人”的种种描述,归于一点,天人合一即真人:“天与人不想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相胜,就是不互相对立.天与人不对立,指的是人不与自然对立,人顺应自然和谐生活.最后,庄子注重从道的层面观察事物之理,把握自然规律,目的在于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

庄子秉承了道家一贯的天人平等、万物均齐、顺物自然等朴素的环保主义,因任自然,任物自然,传承老子“与天为一”、“万物一体”的“贵因”、“贵循”思想,揭示了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的道理,也揭示了人应当从情感上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以天地自然为万物之父母,对自然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仅仅是可以接触到的具体事物上,更应该认识到自然创造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可以加工的原材料,自然可以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宝藏,但是,对于无私无欲的自然,人类又可以赋予它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照万事万物的规律办事,不加以人为干涉事物的自然发展,使事物按照自己内在规律生长、壮大,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助其发展,这就是《道德经》中所提到的“自然无为”,不加人为,任物自然.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既密切又和谐的,人能够逍遥的游于天地之间.除此之外,人不仅要按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规律办事,也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对待自身,“自然意识”如果落实到人类个体行为上,就是不以私意加之于自然的态度做出行为,不为自己的私欲所束缚,也就是以“无为为之”,顺应物之自然,认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取得在自然中更大的自由.在战国中后期的道家哲学家都能够意识到现在还在继续存在的生态问题,可见道家所提供的自然理论是“最深刻和最美妙的生态智慧的表达之一”.


三、以老庄哲学思想为根据的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可持续发展战略虽然是在当代全球性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沙漠化、森林赤字,草地破坏、海洋资源库面临劫难等等一系列全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不能狭隘的仅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待生态问题,要从人的角度,关系到人类生存,不仅是现代人类的生存而且也密切的关系到未来人类的生存,下一代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人与自然相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而通过对以上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社会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源头的.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从“道法自然”到“天人合一”都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以无为胜有为,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方法论,是因物自然,不检测人力去破坏自然,以自然之道来对待世间万物,本着民胞物与的精神,使万物可以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哲学及其评介[M].工人出版社,1988.

[2] 刘黎明.先秦人学研究[M].巴蜀书社,2001.

[3]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三联书店,2001.

[4] 周山.逍遥、齐物、和谐――庄子的三个话题.追寻智慧――中国哲学研究集粹[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5] (美)弗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趣中的新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