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主体概念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67 浏览:19310

摘 要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主体概念的分析,旨在促使各方重视区域各主体作用的发挥,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大多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共性的内容方面,对科技创新个性层面的探讨不足,同时更缺乏主体维度的相关研究.针对这种状况,以逻辑分析推理的形式,共性与个性结合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的特有属性,是现实的人的一种高级的活动形式,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区域科技创新的主体即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关键.

关 键 词 :概念;主体;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志码:A

关于主体、主体特征的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力求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主体为主轴来研究主、客体的关系,将主体作为近代哲学的核心突现出来,就是从康德开始的.康德的主体认识论是哲学研究的新突破,它把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认识论实际上就是以哲学发展的视角从关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到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转向.康德强调的是人的认知能力,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去整理后天的感觉经验,形成先天综合判断,从而使得零散的、偶然的感觉经验变成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知识.马克思在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问题上,不仅唯物地解决哲学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解释世界的本源问题,而且其独特的创造性贡献还在于科学地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这一哲学第二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强调实践,他是第一次把实践放在哲学的首位,认为“自然向人生成”的契机或“自然的人化”,就在于实践即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可以说,在哲学发展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实践性,超越了近代哲学,进入到现代哲学的崭新领域,并且使得研究主体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成为现代哲学的主要问题.

所以,基于上述的哲学的实践性来讲,主体就是能动地、从事着社会实践者的个人、集团、整个人类.这里实践性是作为主体人的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特征.而作为主体的人对实践的把握,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体“懂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经济管理都是主体认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出现问题、手段和客体进行的简单记录,它还应当包括基于主体立场的“主观现实”,并且对事件做出的相应的反映也取决于主体对所发生的事件的理解与表述,例如对于“A—B”的表达,对它进行诠释之前它什么也不说明.这个表达式中的3个符号可以根据主体的理解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所以,赋予某一客体或某一过程的含义,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主体的内心世界构成了理解的基础.所以人是社会历史中实践着的主体;人具有作为主体的一切属性,突出体现在主观能动性,这是探讨主体的核心.当然这一主体性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变化发展着的,人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也改变自身,并将外在于人的客观规律转化为人的经验技能,科学知识和理论,人在实践中逐渐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获得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即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这种超越体现在:首先是主体的自我认识.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在人用他作为主体自身所创造出的对象物来表达自己.机器是人的活动的物化,是人的思想物化于这种自然的材料中.电脑的发明也是人脑的思维属性得到了物化的表征,反过来,人类可以通过电脑直观人类的思维.电脑的发展是人的思想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马克思说:“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人类制造的各种机器尤其是模拟人脑的实践,正是人类在自己创造的对象中,达到了主体的自我认识.其次是主体的自我变革.电脑的思维模拟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类探索人脑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类把自我的人脑纳入了实践的对象之中.人脑是个加工厂,以往这个加工厂常常是加工它本身之外的客观事物,从客观对象中寻找原材料.而现在,这个加工厂正越来越多地加工自己,即加工人自己的大脑,所以说,电脑就是人脑使自己对象化的产物.G·克劳斯说过“沿用黑格尔的语言说,随着每一部机器的设计,人的精神(当然不是绝对精神)都把自己的一小部分外化为(技术的)自然.电子计算机把人的整个精神结构外化为自然,同时也使人的精神能用自己的这种外化的技术行为方式来研究其自身”.实践越是发展,就越要求主体善于探索和变革自己.人类变革自己大脑的实践,既是人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表征,也是主体自我变革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的标志.最后是主体的自我提高.马克思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正是在人脑与电脑交互作用中,作为主体人的大脑不断地进化,人的思维能力不断加强,主体控制、改造客体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所以,主体的自我认识、主体的自我变革、主体的自我提高,是过去,更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与将来主体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的特征.

1 科技创新主体

科学技术的每一步进化都推动着人类的进化,很大程度上说,人类的进化实质上也是科学技术的进化.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飞跃必然促成人的主体水平的提升,科技与人二者之间始终处于共生共荣的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又可以说人的进化其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进化,人的主体身份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本质构成.从这一层面来讲,科技创新主体可以概括为从事科技创新、创造实践活动的人,包括以人为主体的组织、集团等.

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人的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主体首先须具备一般人的活动主体的基本属性;作为人的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科技创新活动主体又有着创新活动主体所具有的特质.这一特质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把握:首先,科技创新主体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具有自主性与创造性.这是科技创新主体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说科技创新主体作为特殊的认识主体,在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有强烈的目的指向性和优秀的创造力.科技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科技创新主体凭借自己的能力,借助外界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支持逐步把目标加以实现的过程.其次,科技创新主体必须参与到指定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按着唯物史观主体的实践性观点,科技创新主体一方面要具有能动性,另一方面必须把自身的目的在具体的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加以实现.科技创新主体的这一目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与资源上的重组才能实现,而且,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现,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真正满足市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