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和桑德尔的同与异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15 浏览:10682

2014年4月,三联书店出版了李泽厚新著《回应桑德尔及其他》.5月,84岁的李泽厚到华东师范大学上了四堂与此书相关的讨论课.

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的天才在于能清浅阐释各家各派的艰深理论,并能结合大众感兴趣的例证(包括各种新闻事件)启发思考.他对“金钱第一”的批判俘获了大批正困惑于此的中国读者的心,近年在中国出版的两本著作(《公正》、《金钱不能写到什么》)也引发了知识界的关注和讨论.

桑德尔把人类对公正的追求分作三方面:一、边沁与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二、从康德到罗尔斯的自由主义;三、他自己的强调“团结与归属”的公正观――即他一贯主张的“社群主义”.

他所强调的“团结与归属”的公正观,是从个体存在的位置出发,首先考虑自己的国家、种族、社群.

将李泽厚与桑德尔的观作一对比,不难看出他们的同与异――

都赞成市场经济,但反对“金钱第一”的市场社会;

桑德尔所拥有的是“社群主义”的政治哲学;李泽厚所拥有的是自己构建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其根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存在的这一时空实体,这一思想体系是在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作了深刻研究,对当代中国的问题作了痛彻思考后推出的.

李泽厚近年提出的中国哲学或可弥补西方哲学自海德格尔以来所留下的“空”,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生活、生命、行动或可促使西方哲学“走出语言”(可参见笔者与李泽厚对话《该中国哲学登场了?》和《中国哲学如何登场?》),都是根本性的命题.这种从大处着眼的哲学视野,与桑德尔从自己的社群和生存利益圈出发的思考,形成了强烈对照.

在关于公正的讨论中,李泽厚以中国哲学和历史本体论的眼光观察桑德尔提出的各种难题,很快发现,很多所谓“难题”的症结恰恰在于西方哲学一贯片面强调“理”,而忽略“情”.

比如,桑德尔在谈论什么东西不可以卖、不应成为商品时,找不出最后最高的学根据,而只能借助于隐藏的上帝.李泽厚则观点鲜明地指出:凡不可卖的,都与“情”有关――物质和可以通过金钱交易而满足,惟独情不可以卖.即此一点,可以看出他的“情本体”哲学的妙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