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元素”到“现实的个人”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2 浏览:18505

摘 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从西方历史文化的丰沃土壤中孕育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关照“现实的个人”的理论立场与作为前科学的“哲学人类学”人本主义哲学并无二致,因此其“总体性方法论”与人本主义方法论亦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在西方思想史上,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的观察视角从“具体的元素”转向“现实的个人”.文章将聚焦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转轨,着力探讨人本主义方法论在哲学思想上的历史生成.

关 键 词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现实的个人;人本主义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84-02

一、

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宇宙自然,不管是米利都学派还是毕达哥拉斯学派都热衷于寻找到这个复杂世界的本原之所在.许多前期哲学家基于自身的认识,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本原的命题:泰勒斯观察到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体悟了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流动不居,因此把水当作世界的的本原,由是提出了他著名的哲学命题:水是始基;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万物产生于火,最后又将复归于火;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数,整个世界就在数字规定的严整秩序中保持着相对的和谐.


上述思想理念的提出,在哲学史的进程上有其进步的意义.古希腊的先哲提出的世界的“本原”大多只是某种具体的可知可感的事物,而且这些命题基本上都是独断的.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只是提出了解决世界的原则,却无法证明这些原则的合理性.于是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就陷入了理论困境.

自然哲学家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莫衷一是动摇了人们对于绝对真理的崇敬和信仰.在这种背景下,宣扬相对主义、怀疑论思想的智者学派登上了古希腊的学术舞台.他们关注的焦点是贴近人的生活更加实际的关系到人的生存和精神世界的问题.他们较多地探讨关于道德、法律、宗教和艺术的问题.他们的学术活动动摇了道德的传统,由此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传统――人本哲学的萌芽已经开始在希腊大陆诞生.这些对大致处于同一时代的苏格拉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年轻时代的苏格拉底充满地学习那个时候的自然哲学,参照了当时各式各样的关于物质世界的思想.他认为人应该如何生活,是应该最优先考虑的问题.苏格拉底把对“具体的元素”的关注视角转移到“现实的个人”,他把人类的道德和理智结合起来解释这宇宙,始终不渝地寻求那些从未被探究过的问题,唤起道德问题的更认真的思考.人本主义哲学的“道德价值”等概念也正是来源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由于人本主义思想从抽象的道德意识形态出发,从而也就为“一种非实证的主观思辨逻辑运演的方法结构”的方法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

苏格拉底从现实生活,特别是雅典的实际出发,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的价值和的实现.在这样的层面上,他把知识转向了对德性的阐释中.自知无知不过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谦虚精神,但无法成为一种严格的方法,原因也许是这样的,自知无知的过程,不过是把我们的已有认识进行整理或者说清理,但无法引导我们去寻找真正的知识.

苏格拉底的“无知”,并不是意味着缺乏知识,而是对某种更高的“知”有所忽略.因此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寻找确定的真理和真正的智慧.但是确定的真理恰恰是智者学派排斥的“普遍性”和“确定性”.苏格拉底认为对于智慧和真理的探求,不能够凭借我们的感官,而是应该向自己的内心回溯,依靠自己的心灵获得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他认为,人的眼睛所见到的、耳朵所听到的不过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幻像,仅仅参照这些感性材料我们永远无法获得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真理性认识.苏格拉底临死之前,竭尽全力向他的追随者表明自己的观点,灵魂是不朽的,“死后灵魂存在也是事实”.

三、

苏格拉底无法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实证灵魂的不朽,因此就放弃了逻辑的演绎方法,而是从直观的维度论证他的观点,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独断论,和自然哲学家在述说自己的观点时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只是提出了在各自领域内的知识原则,但是却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明,事实上,在今天看来,这似乎也是没有办法证明的,因为对于灵魂的存在与否,我们除了保持沉默,并不能作出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另外,苏格拉底的知识论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先验论观点,他认为知识并不是经由经验获得,而是在灵魂获得人的形式以前就已经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只是回忆起我们心灵深处的部分被遗忘的

东西.

苏格拉底对形而上学的问题不感兴趣.作为一个实践哲学家,苏格拉底关注的是人正当的生活条件,也就是人幸福生活的保证.他联系到了“现实的个人”,他看重善恶的能力.因此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表现得无比从容和豁达,因为他确信在另外一个世界,他可以继续追随他信仰的神,并且可以见到先于他逝去的那些伟大的哲学家.

尽管苏格拉底自己做到了知行合一,但是由于他过分强调知识就是美德,而忽略了美德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具体实现的问题,将应该是实践理性范畴的道德问题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苏格拉底在强调道德的理性基础时,对它的实现条件注意得还不够.在寻找普遍性的时候,没有能给特殊性以必要的位置,个别经验更是无足挂齿.但也正是他的这一倾向,经过柏拉图,最终形成了西方理性科学主义的传统.

四、结语

苏格拉底通过将自己关注焦点从“具体的元素”转向“现实的个人”,从某个角度讲,在西方思想史第一次实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从而也在历史生成论的意义上成就了人本主义方法论.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苏格拉底,社会科学是否可能?如果没有他将古希腊哲学从“天上”拖回“人间”,缺少人本主义关怀的人类,是否还在黑暗里步履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