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2016年46期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36 浏览:42126

美国哲学家威廉·在《非理性的人》一书中说:“海德格尔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因为理性依靠概念、心理表象发挥作用,而我们的存在却避开了这些东西.但是,他也不是一个非理性主义者,非理性主义主张感情、意志或本能比理性更有价值,甚至更为实在.但是非理性主义把思想领域交给了理性主义,因此也就秘而不宣地分享了论敌的检测定,需要一种更加根本的思想,把这两个对立面的根基都挖掉.海德格尔的陈述向后点穿了整个哲学传统,同时又向前指向一个新的领域.”因此,海德格尔要建立的是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的主题不是意识或主体性,而是存在.

海德格尔赞同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因为一切活动都预设了对存在的领会.但他说,说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并不是说它是最高的类.猎犬是犬的一种,犬是动物的一种,动物是生物的一种,但存在不是这样抽象出的最高的种,它不是一个存在者.虽然存在不是一个存在者,但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追问存在问题必须从存在者入手,哪种存在者呢?就是我们自己.因为人与存在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只有人这种存在者能够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能够领会存在.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方式称为生存,把人称为此在(Dasein).从这种意义上说,只有此在存在着.传统对人的定义是从事实性出发,海德格尔对人的规定则是从可能性出发.与其他存在者相比,此在的特点在于它与存在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必然要超出自己趋向存在,或者去存在.Dasein中的da还意味着存在的去蔽.

海德格尔说,时间性是此在的存在,此在的一切行为都应从它的存在亦即时间性来阐释.此在的整体根源于此在的有限性,即此在有一个终结——死亡,此在是先行向死的存在.此在是筹划自己的存在者,筹划时要面向将来.此在又总是已经被抛入世界,并且存在于世时总要跟周围的事物打交道,所以此在是曾在、当前、将来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被称为时间性.时间性是源始的时间,日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从源始的时间中导出的.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保罗·格内尔所著《20世纪德国哲学》一书中这样评介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无疑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国哲学家,他也是最富争议的一位哲学家.他之所以引发争议,一是因为他曾支持希特勒,二是因为他的著述方式,他在很大程度上拒绝传统的哲学语言,援引他的母语德语来形成他自己的哲学词汇.”海德格尔说,德语跟希腊语和希腊人的思想有着特殊的、内在的亲近,“当法国人开始思考时,他们说德语”.


近代西方哲学把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又被规定为意识,因此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是认识.但海德格尔指出,我们日常与事物打交道的实践活动才是第一位的,我们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会把事物当作一个客观的对象来观察.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结束了西方哲学理论知识优先的取向,赋予人的生命实践以基础地位.认识以我们对世界的前理论的领会为条件.(薛巍)

海德格尔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