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困境批判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04 浏览:145692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的叙事”话语体系中,经典作家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立足于“现实的历史的人”这一根本出发点,以人的本质作为实现人的解放的考量标准,着眼于对人的自我异化现象及其根源的剖析与消除,强调通过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人以一种完整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一现实路径,真正实现“人的解放”这一根本承诺和价值指向.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的小说《记忆传授人》以反乌托邦文学的文体,对“人的解放”的现代性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关于人类解放现代性困境问题的崭新视角.


关 键 词 :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解放哲学;现代性;自我异化;反乌托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社会表象下,精神空虚、情感荒漠、道德沦丧、压抑、生态破坏等现实问题愈发严重,诸多以不人道的手段实现人道目的的事件屡屡发生,一直受到学界的理论观照与哲学反思.其中,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的小说《记忆传授人》以反乌托邦文学的题材,经由对虚拟未来乌托邦世界中人们的现实困顿以及小说主人公寻求出路的生动描述,对“人的解放”的现代性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人的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承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的叙事”话语体系中,经典作家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立足于“现实的历史的人”这一根本出发点,以人的本质作为实现人的解放的考量标准,着眼于对人的自我异化现象及其根源的剖析与消除,强调通过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人以一种完整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这一现实路径,为“尘世”中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提供有助于“改变世界”的思想指南,真正实现“人的解放”这一根本承诺和价值指向.“究其实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实际是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范式的否定和超越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真正实现了哲学的人学转向,从而使哲学走向了现代.与传统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的致思轨迹完全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遵循着‘从地上升到天上’的致思理路展开其理论逻辑的.”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展开了旨在论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全部理论,其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追求与路径思索,对处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相当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警示作用.

一、“人的解放”的内涵是对人的本质的复归

(一)《记忆传授人》中“人的解放”的现代性异化

小说《记忆传授人》是上世纪90年代反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之一,1994年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牌奖.这部科幻小说以12岁男孩乔纳思为主轴,向我们描绘了未来乌托邦社区的生活形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和高度控制的社区.社区最高领导机构是长老委员会,长老委员会由一群最有智能的长老组成,负责决定社区的公共决策,规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了免除人们由于历史记忆而带来的痛苦,社区规定居民都不接受关于人类既往历史的教育,而所有的历史记忆都承载在一个人的肩上记忆传授人.只有当这位记忆传授人逃离这个社区之后,人们才能全部恢复曾经失去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历史记忆.

在这个社区中,一切事情都被事先设计并在控制之中,人们安居乐业,没有战争没有痛苦.孩子们都在规定好的统一模式里长大,成人们也在规定好的统一模式中生活与工作,没有改变的可能.一切都以一种历史继承的方式运行下去,也从来没有任何人对这样的模式提出过质疑.当乔纳思成为新任“记忆传授人”后,他却发现支撑这个社会的不过是谎言,于是他决定要改变一切.

在这个社区中,“解放”具有双重的语义内涵:除了庆祝一生丰足圆满的老年人的解放庆典和让人万般无奈的新生儿解放仪式之外,对于在社区中奉献心力的市民来说,解放就是最后的判决,是一种可怕的惩罚,是一项令人惊恐的失败声明.为了避免增加社区成本和保持稳定,成长迟缓的婴儿、年纪过大的老人、第三次违规的犯人,都会被“解放”.根据法规,市民如果不能适应社区生活,也可以申请被“解放”.他们会穿过那道特殊的门进入到解放室,除了长老委员会之外,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们会被送到哪里.事实上,在解放室里,人们得到的所谓“解放”就是被注射安乐死,被决定和被执行个体生命的终结.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的解放”

小说《记忆传授人》中人人避讳的“解放”二字已经远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中“人的解放”的内涵本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人的本质始终是人的解放的根本出发点和终点.“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②.“人的解放”的检验标准就是人是否能够全面地占有自己全部的社会关系,而不是让人陷入其社会关系的控制与奴役之中.从整体而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这一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了展望与描述: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共产主义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④.从具体而言,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是历史的,是实践的,“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是由历史的关系(包括具体的“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⑤ “人的解放”是对人的自身的还原和复归,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最终让人以完整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的本质做了深刻的考察与系统论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的类本质归结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等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等人把自己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⑥.生产生活就是人类的类生活,一个物种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即其类生活的性质)规定这个物种的整体特性和类特性.基于这一逻辑,马克思认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⑦.正因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类才能将自身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才真正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在论纲中对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对人的本质做了经典的概括:“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⑧,从而明确地指出了人的本质是其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且这样的生产关系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社会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