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理渊源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720 浏览:93724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理论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再到属于自己的实践的人的本质观的过程.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深刻剖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扬弃的积极成果.

【关 键 词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黑格尔;费尔巴哈;理论渊源

在形成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之前,对人的问题作出较多研究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对“人”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解答“人”的本源问题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就是在对他们的人的本质思想继承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扬弃的成果.

一、黑格尔:“人类的本质就是精神”

被称为精神的“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黑格尔,是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将历史观从实证领域上升到思辨领域的哲学家.[2]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和“自我意识”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认为人类是借助劳动来创造自己的历史,黑格尔强调绝对精神是人自觉的呈现,而那些处于绝对精神之外的客观事物则是绝对精神外在化的呈现.显然,黑格尔的这种人的本质观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黑格尔的人本质思想是在人的本质理论上继承和坚持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他认为,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其重要的特征就在于人的自觉的活动方式.这个思想对马克思的启示很大,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从各种规定的对立出发,通过探讨道德、法律、以及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问题,论证了占有、契约、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人的本质等现实社会问题.[2]黑格尔的这些思想为马克思形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及将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然而,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看作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1]

虽然如此,黑格尔的理论还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起到了启发性的作用.黑格尔“把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从而揭示了人的本质即劳动;由于劳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这一观点为理解“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钥匙;[2]由于劳动是具有过程性的历史的活动,黑格尔的这一观点为说明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提供了思路.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批判性的解读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在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启示中,通过研究揭示了物质生产实践既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又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发展的动力,逐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并创立了唯物史观.

黑格尔的思想为马克思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视角,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人的本质思想,此时的他和费尔巴哈的观点趋于一致,都要求要在感性的现实的基础之上来揭示人的本质,从而把“人”自身看作是人最高的本质.

二、费尔巴哈: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

与黑格尔不同的是,费尔巴哈继承和坚持了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中的感性主义传统,认为人是感性的存在物.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哲学过程中,强调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在批判宗教中,强调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并未解释产生宗教原因的弊端,他克服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观,从人的社会实践特性角度处罚法,揭示产生宗教的渊源.

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是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出发来阐述的,他认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本质,他说:“我们所吃所喝的东西是我的‘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我的本质,而反过来说,我也是我的本质”.[3]费尔巴哈借助于感性直观,并获得人的现实的感性存在,进而上升为人的本质,但是这种人的本质观只是停留在人的自然本质上,把人的自然本质归结为抽象的永恒不变的,因而陷入了抽象的人性论.

尽管如此,费尔巴哈的哲学却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出发走向新世界观的桥梁和相似度检测.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的历史观中受到启发,认为应该思考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就在于他把人的本质绝对化、抽象化、静止化了.所以马克思并不是单纯的反对费尔巴哈的“个人”,而是反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孤立的、非现实的“个人”.因此,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做出诠释的时候,“在其现实性上”这一强调性的词语使用申明了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性和现实性的重视.

虽然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即人本身”这一命题,但是他更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生产活动中的实践特征,马克思所要强调的“人”及其本质不再是费尔巴哈所描述的抽象的单个个人,而是有现实社会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个人.

对于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感性的、自然的人”是其核心观点,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在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上,是从现实的、自然的人出发,并将其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摒弃了费尔巴哈直观的自然观,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因此,在受费尔巴哈思想影响的同时,马克思并非盲目的跟随,而是逐渐完成了哲学命题的转换,认为人是社会的人.

马克思的实践的人的本质观并非一蹴而就,这一科学的理论是马克思在早先接受了黑格尔“自我意识”的思想,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证明,而后运用这一理论武器有力地抨击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指出人只有在从事生产劳动的时候才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质,因为人能根据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在创立新世界观,在科学的阐述人的本质的过程中,曾受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启示和影响,“马克思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关系是互补的.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来批判黑格尔,又借助黑格尔来克服费尔巴哈的缺陷.” [4]因此,他们都是马克思哲学中人的本质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郑忆石.马克思的哲学轨迹[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