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老子《道德经》对《内经》理构架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52 浏览:10855

【摘 要 】老子《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哲学经典,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拥有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并对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里面充满着老子的思想.本文仅从“道”,“气”,以及辨证思维三个方面予以论述.【关 键 词 】道德经,老子,内经,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09-01

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因此,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性质、特点及治疗方法都无不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诚如《中国古代文化与医学》所指出的:“中医学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要研究中医理论的形成机制,就不能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中医理论形成的作用.”说明中医传统医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我们随处都可看到儒、法、阴阳、道等家哲学思想在其中的表现和应用.[1]《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重要著作、道家哲学的代表作,自然也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道德经》学术思想对《内经》理论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内经》的基本思想是“道”[2]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本、万物之原,“道”在《老子》73处,[3]大部分均是指宇宙万物的创生者、根源者.《老子》第一章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4]故老子的“道”为万物之母的思想中内含着生命源于“道”、“道”为生命本源的观念.又所谓“道者,万物之奥”[4](《第六十二章》),说明了“道”是万物生机和生命的含藏者,而“道”之所以能成为万物生命的含藏者,其原因主要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4](《第四章》).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归根结底,人应当依照自然的规律行事,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人合一”整体观.这种观点渗透到医学,认为“人是一个小乾坤”,一方面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与五脏六腑、形体组织、五官九窍等组成的有序系统,并将五脏类比于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以此说明生理、病理上的联系.另一方面人的生命又是自然的一个缩影,既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又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0]天地供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应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使之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这样才能“长生久视”,尽终天年.反之则灾害降临,疾病丛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6]“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6]

2《内经》直接将道家的气,精,精气概念引入医学领域,成为医学理论构建十分重要的概念

在《内经》中“气”字出现了2952次,单用996次;“精”字共出现了217次,单用127次;“精气”出现了38次.[5]中医学借鉴和吸收了《道德经》的人生气化说法,并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中医独特的关于气的学说.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6]《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6]可见,在中医看来精与气是一致的,精、气、神是人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人之所以不得病,不为疾病所困扰,主要是人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6],这里说的“真气”即是上面说的“精气”.所以,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学的这个看法很显然是把人的生死看作是气化的结果.[11]

河上公在《老子章句》中释此说“治身者爱气则身全”,强调人身一气,应当集气爱气.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虽然都是由气而来,然而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则是其中的精气,以至神气,尤以神气最为玄妙、幽深.《史记•,太史公自序》云:“神者,生之本也.”说的就是老子这种生命观.[12]这种观念完全被《内经》所接受,并在它的医学理论中得到充分发挥.《内经》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表现为人体的生命动力.《六节藏象论》日:“天食于人以五气,地食于人以五味.”[6]正是有了五气五味对机体的营养,才有了人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实际上也就是气的升降出入.

3老子辩证思维对《内经》理论形成的影响

“辩证”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宇宙万物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广泛联系而不是孤立的,都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而对立统一规律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的内在基础和前提.[3]老子五千言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的两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范畴,如《道德经》第二章明确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4]表达了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思想.其对对立面统一形式的认识甚为深刻,不仅阐述了一方以另一方为基础,对立面相互倚伏和互为存在前提的相互依存关系,还揭示了对立面相反相成,直接合一和互相渗透、贯通等关系.

综上所述,《道德经》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孙思邈说过,学医必须读老子书.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先哲,《道德经》一书囊括了他极其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医学正是深受其益的文化之一,特别是中医理论的发展,为临床实践奠定了扎实深厚的基础;也正因为有着强大的哲学基础作为其内在的支撑,中医学才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深入研究《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医理论,无疑有极大的裨益,对于如何应对新形势下中医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有重要的哲学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