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师张岱年的长寿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18 浏览:68483

【核心提示】真正的哲学家心胸比较宽广,看问题深远,凡事想得开,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他们能够站在宇宙的、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一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所羁.

张岱年,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字季同,一字宇同,1909年5月23日生于河北献县,2004年4月24日逝于北京,寿高95岁.著有《中国哲学大纲》、《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和《天人简论》等.

张岱年与大他14岁的前辈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有很多相似之处.举其大端,且看两个方面:论年寿,冯是20世纪逝去的哲学家中,唯一寿至95岁高龄的;张则是21世纪到目前为止逝世的哲学家中,第一个寿至95岁高龄的.论学术成就,冯是第一个既建立起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又撰述出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史著作的现代哲学家;而张紧随其后,理论体系与哲学史著作亦皆有成就.故此,冯、张被人称为现代哲学界的“双璧”,甚为恰当.

在现代哲学家的群体中,张岱年何以能出类拔萃,取得年寿与学术成就的双丰收呢?笔者认为,从张岱年的治学、为人处世和“齐家”等方面可以找到原因.


长寿“性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强不息

张岱年小时候爱静,整天躲在屋子里看书和思考问题.由于沉得下心来读书,不受外面世界的干扰,小小年纪就有远大的抱负.读初中时,他尤其是爱好史学、哲学,对宇宙人生等重大问题特别感兴趣,一闲下来,就思天地之本原,思人生理想之归趋.在读大学期间,他即发表了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论文,在哲学界引起一些著名学者的注意,人未出校门,已小有名气.因此,张岱年刚一毕业,经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的推荐,梅贻琦校长批准,便被清华大学聘为助教,讲授中国哲学大纲和哲学概论,他当年只有24岁.他于1934年秋动笔,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在1936年夏以“宇同”为笔名写就了约50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是年28岁.就这样,张岱年心清静、志高远、情绪稳、精不散.

这正如宋朝的罗大经在《鹤林玉露》所说:“主静则悠远博厚,自强则坚实精明,操存则气血循规而不乱,收敛则精神内守而不浮,是勤可以致寿考也.”这段话明确告诉人们一个养生的道理:一个人的心能安静得下来,就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只要努力向上,永不懈怠,其性格沉稳,脚踏实地而能明辨事理;能保持健康的精神,就会使气血循规而不乱;不放纵自己的情绪,将良好的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就可避免出现浮躁;勤恳地坚持做下去,就可获得健康长寿.张岱年寿享95岁高龄,正是对这一养生道理实践而结出的硕果.

长寿“人格”:厚德载物、宽以待人、从容处事

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岱年宽容仁慈,很能体察穷苦学子的艰难处境.凡生活有困难的中青年教师,他都主动尽力去帮助.1981年,曾协助他整理出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一书的一位中年教师不幸去世,他想到一个家庭顶梁柱的去世必使整个家庭陷入困顿,就决定将这本书的稿酬全部赠送给这位教师的家属.后来听取了各方的意见,才将稿酬的大部分赠送给逝者家属,其余部分用于购书,分发给听课的学生,张岱年本人则分文不留.在学术研究上,对于有求于他的中青年学子,他都能诚恳给予教诲,尽力提携.如今许多已成学科中流砥柱的学者,当年都曾得力于张岱年的帮助.

张岱年对人十分宽容,有求必应.70岁的时候,他曾对儿子、儿媳说:“等到80岁以后,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可到了80岁的时候又说,“再过五年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但最终还是做不到,照样乐呵呵地去帮助别人.晚年时,有一段时间他身体较差,医生和系里都嘱咐家属,要限制一下他,而他总是说:“好,好,对,对.”待一会儿,转身又去接,应允对方做各种事情,照样乐于助人.怪不得他的侄女燕妮感慨地说,三叔为人厚道、谦和,诚恳待人,没有任何架子.不论是朋友造访,还是学生求教,他都热情接待,还要坚持送到门外.并且,他还长期坚持每信必复.

张岱年心境淡泊,从不去争名逐利,以住房为例,可见其品德之一斑.上世纪,他的房子是一个小厅加三间小卧室,使用面积仅50多平方米.到七八十年代,他已是三代同堂,五口之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一个研究张岱年之兄张申府的博士生第一次拜访张岱年,不禁感慨道:“没想到,房内走道很窄.我本单瘦,仅因背着一个稍大的书包几乎进不了屋!”张岱年家的客厅是一块不到6平方米、用来兼做“饭厅“的地方,书本、杂志,举目皆是,没有想象中的宽敞、宁静与雅致.书房的书架上、书桌上、椅子上、地上,到处都被书塞得满满的.直到他去世前几年,张岱年才搬出来,住上了大房子.可是,张岱年对以往的一切,从无怨言,历来不为这些生活上的小事自寻烦恼.

再如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他向来不同出版社讨价还价.当有出版社问他稿费该怎么给时,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按最低的标准”.有很多时候,他自己提出不必发稿费,有一些书能送人就行.一些人认为这样不合理,而张岱年便说:“现在出版学术著作很难,能够出书就已经很不错了.”不管遇到什么事,他总是先为别人着想: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对于人的健康长寿非常有利.正如《荀子致仕》中所言:“美意延年.”所谓美意延年,就是精神愉快,益寿延年.

长寿“体格”:哲学思维、心胸宽广、不以己悲

张岱年的家庭常为人称道,他与夫人冯让兰伉俪情深,晚辈孝顺,家庭和睦,可尽享天伦.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张岱年长寿的良好外在条件.张岱年的夫人冯让兰是冯友兰的堂妹,冯让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天津一所中学任教.他俩经过一段书信往来,便于1935年正式结婚.本来,婚前一段时间,张岱年身体欠佳,但婚后冯让兰全力支持丈夫的哲学研究,全力料理家务,精心照料丈夫的起居饮食,使张岱年免去了后顾之忧,整天沉浸在他所喜爱的哲学思考中.心情舒畅,他的身体渐渐得到康复.1934年秋开始动笔的《中国哲学大纲》,很快就于1936年夏完成了.这一次“分工合作”,不仅成果斐然,而且更加深夫妻间的感情.

从根源上讲,张岱年之所以长寿,源自他所热爱的哲学.他曾在记者问到“长寿是不是与学哲学有关”时回答道:“确实有许多中国、外国的哲学家都很长寿.比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享年99岁,美国的杜威先生95岁,冯友兰先生95岁,我的长兄张申府也活了93岁,金岳霖先生89岁.这跟他们的境界有关,真正的哲学家心胸比较宽广,看问题深远,凡事想得开,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他们能够站在宇宙的、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一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所羁.”这段话虽然没有提他本人,但却揭示了宽广的心胸、开阔的哲学思考对人长寿的益处以及对张岱年本人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是哲学塑造了张岱年的性格、人格,最终影响并使他形成了长寿的“体格”.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