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驶向拜占庭》中二元对立的象征意象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039 浏览:97162

摘 要 :《驶向拜占庭》是叶芝晚年作品,全诗通过隐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不复的慨叹和对永恒的向往.本文拟从二元对立的象征意象入手,通过对诗中所体现的迟暮与青春、灵魂与肉体、现世与永恒等哲学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发掘和展现叶芝独特的诗学观念.

关 键 词 :《驶向拜占庭》;叶芝;象征主义;二元对立

叶芝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诗坛上颇具神秘主义色彩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是通过诗歌创作来不断探索真理的过程.他的创作生涯清晰地分成了三个阶段:早期作品着重于爱尔兰民谣、童话和历史题材文学的创作,诗风带有前拉斐尔派的风格(Pre-Raphaelite);中期作品转而关注社会问题,创作技巧日臻成熟,显露出浓重的现实主义风格;后期作品则充满对哲学、历史、人生的思考和大胆的想象,将象征主义和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发挥到了极致.《驶向拜占庭》是诗人后期名作,诗歌中蕴含的象征符号和哲学思考等一系列深刻的思想主题,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从该诗对人生的哲学思辨入手,对其中所涵盖的二元对立象征意象做一比较分析.

1.0鸟的意象

文学史上,以鸟来象征爱情和的例子屡见不鲜.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讲述了一只夜莺为达成穷学生的爱情愿望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玫瑰,而玫瑰终为无情人所弃的故事.叶芝早期作品《白鸟》也通过鲜明的象征,表达了对毛德冈的爱意;《库勒的野天鹅》则用伤感的基调把天鹅比作逃脱了岁月摧残的爱情.在中国古代,鸟是诗歌作品常见歌咏题材,如“又闻子规啼夜月”、“绿满山川闻杜宇”、“望帝春深托杜鹃”等.关于人死后羽化成鸟的例子也很不胜枚举.鸟作为一个象征意象,承载了诗人的寂寞、忧愁和哀思.此外,作为一种文化图腾,鸟还象征着繁殖和生命力.贝瑞尔罗兰认为,在不同的文化里,鸟作为生殖的象征有雄性和雌性之分(Rowland,1978).在《具有人类灵魂的鸟》一书的引言里,贝瑞尔罗兰指出,鸟还意味着母亲的胸脯,给予生命的乳汁(Rowland,1978).叶芝诗作《丽达与天鹅》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为天鹅丽达的故事,主题归结为人类文明起源于性和战争.

《驶向拜占庭》共由四个诗节组成.第一节描绘在树上啁啾的鸟儿,高唱着赞扬尘世生活的欢歌.诗人称这些鸟是垂死的一代,它们的歌声仅沉溺于感官音乐.第四节中,诗人强烈希望自己变成古希腊工匠制成的金鸟,栖息于金制的枝条上唱歌,将皇帝唤醒,向贵族歌唱历史、现在和未来,也就是希望灵魂能摆脱肉体的束缚,独立地存在,自由地追求精神的乐趣.心灵摆脱终将消亡的肉体以后,必须要用更永恒的形式来体现.叶芝认为,当灵魂得到陶冶,其存在形式就体现在永具生命的艺术形式中.雪莱《为诗辩护》(The Defense of Poetry)中写道,“诗人就是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唱歌来慰藉自己的寂寞.”(伍蠡甫等,1986)而在《驶向拜占庭》中,诗人选择了金铸的鸟,一件由金匠艺术家创造的、摆脱了肉感音乐和超越了肉体存在的艺术品作为艺术的象征.这样,诗中的“我”便成了栖息在灿烂文化之巅的鸟,它的灵魂可以永久地高歌.

此外,我们还应发现,相对于尘世中歌唱的鸟,金鸟似乎显得形单影只.暮年的叶芝深感自己不再属于年轻人的世界,因而只身前往拜占庭寻求永恒的艺术,他的选择或许还透着些许无奈.俗世之中的鸟虽然濒临死亡,但那种喧嚣依然让诗人羡慕.此处,诗人通过“鸟”这一意象,诠释出了灵与肉、艺术与、现世与永恒的二元对立.

2.0螺旋意象

螺旋形物体是叶芝经常使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一类象征符号,如诗集《塔楼》(The Tower)中的“漩涡”、“旋转的楼梯”、“旋转的陀螺”、“在天空中盘旋的猎鹰”等等,都被用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纷繁错杂的事物和现象.正是上述种种螺旋现象,寓意着事物在向前发展的同时又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过去.叶芝认为,每两千年人类社会历史就会得到一次重生,历史和人生是沿着由在不同层次上不断自我重复的漫长周期所构成的循环的螺旋模式发展的.

同样,本诗第三节中,“呵,伫立在上帝的圣火之中 ,一如在金镶壁画中的圣贤们,走出圣火来吧,在旋锥中转动,来教导我的灵魂练习歌吟.”从圣火中旋转而出的圣人使“旋体”和“永恒”相连,无论它是指画中的圣像还是真正的圣人.佛教中,在彼岸世界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维系于“存在的轮回”,一遭又一遭地以不同的角色重生于世;在另一种情形下,则可以超越最终的轮回,不是变成神,而是成为一遭免受时间洗礼的完美形态.叶芝所希冀的就是后者.

叙述者请求教堂壁画中的圣人走出圣火,像漩涡那样转动,教灵魂歌唱,从而得到永生.漩涡意象和灵魂的重生因此而产生了联系,这与叶芝的历史哲学和人格哲学是紧密相关的.T.R.Henn曾说,一位诗人要形成自己的象征系统,可以采取三种办法:1.间接地或暗示性地将某种形象与神话或历史联系起来.2.用所谓的原形意象,如水、火、岩洞、箭、马等,根据人类不断的梦境、想象、幻境体验赋予它们某种特定的含义.3.像威廉布莱克那样创造一套个人神秘体系和与之相关联的象征体系.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意象在不同上下文中的意义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叶芝应用螺旋形物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曾被不少批评家指责为稀奇古怪,但西方大多数评论家都认识到,这种意象的运用恰好体现了叶芝的神秘象征系统与其诗歌中二元对立世界观的紧密联系.一些相对的概念,如肉体与灵魂、腐朽与不朽,都是按螺旋形运动转换的.在本诗中,它们由一个具象带动旋转,即站在生活中旋转的哲人.诗行中表达了诗人因年事增高,渐渐感到肉体感官的腐朽本性,而追求精神、灵魂的不朽之境和永无止境的艺术.通过旋转,实现了从肉体到灵魂、从腐朽本性到不朽,从而解救灵魂与肉欲的侵袭和牵系,带它至永恒的艺术之境.

3.0拜占庭意象

整首诗字面的背后,隐藏了一个象征的世界――拜占庭的世界.拜占庭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和东正教的圣地,以灿烂的文化艺术著称于世.对叶芝来说,它更多地象征了一种完美的文明形态,是幻化了的理想天国.受柏拉图哲学的影响,叶芝一生都在寻求一种无时间的实在,借此摆脱思想中各种矛盾的困扰.

拜占庭提供了满意的答案,这座城市坐落在东西方汇合处,它同时是炼狱和乐园,是不受时间限制的灵魂的避难所.在那里,艺术能化解一切矛盾和阻止所有变迁.拜占庭象征着艺术、永恒、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是一个超脱了世俗无常变化的地方.选此作为象征意象,体现了叶芝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浓厚兴趣.可以说,离开了东方神秘主义,叶芝的许多诗作将是无法理解的.

实际上叶芝一生中并未去过伊斯坦布尔,仅于1924年在西西里看过拜占庭时代的镶嵌画.以前,他梦见过圣徒和贤哲的造像,心中充满无比景仰.我们不妨把拜占庭看做叶芝东方神秘主义思想较远的源头,理由是叶芝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诗人对拜占庭艺术的执着追求.拜占庭艺术特点表现为抽象性和扭曲性,这是基督教宗教观念和东方神秘主义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重视从自然中得到创作灵感,把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视作美的源泉,真实、和谐、和平自然的比例、人的天赋情感都作为美德标准.但是,拜占庭艺术却认为外在的形象是次要的,真实自然的形态是第二位的,艺术的核心在于表现某种抽象的精神和反映神圣的情感,艺术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宗教灵感.这种二元对立的审美视角,是叶芝热衷于拜占庭的深层次动机.

4.0结语

以上我们分析了《驶向拜占庭》中的三组象征意象及其之间的联系.二元对立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发展,造就了叶芝、艾略特、泰戈尔这样的一代伟大诗人.叶芝无疑是他们当中的先驱者.

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来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捕捉到诗人对生命与艺术、肉体与灵魂关系的哲学思考轨迹.诗中,诗人是一个浪漫理想的信徒,一个企望精神归依的智者,高远却也逃脱不了恋生的俗愿.通过阐释必朽世俗世界和不朽精神世界二者的对立关系,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人生充满哲学意味的沉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