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19 浏览:58269

【摘 要】高校教育要为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本文从高校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高校体育与德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的内部规律,探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关 键 词 】体育;德育;特点

高校体育教育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品德教育的活动,是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塑造的过程,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贯彻党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几个部分.体育与德育虽然各自的教育任务不同,各有其特殊性.但是,体育与德育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体育和德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始终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其独特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高校体育的德育教育特点

高校体育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独特条件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丰富性

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竞技性,还有健身性和娱乐性等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内容丰富的体育教育,特别是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能较全面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培养.在体育课上,通过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提高其组织纪律性;田径、游泳项目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球类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和应变能力.健美操、体育舞蹈项目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体育竞赛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团结互助,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教育的选择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从竞技性体育教育,向健康性体育教育方向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形式.包括:体育选项课、体育竞赛、体育代表队、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俱乐部等多种组织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教育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和授课时间等选择性体育教学模式,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高校体育与德育的教育效果.

3.教育的实践性

体育教育是不拘于语言文字为特点的教育形式,其显著特点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体现不只是通过言语表达,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它是通过身体练习和亲身活动中进行的教育形式.在体育教育中,应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言行,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广泛快捷,又直接实际,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其教育效果是其他学科不能及的,光纸上谈兵是达不到最佳效果.

4.教育的思想性

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性强,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文明教育.高校体育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具体教材,学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了解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体育课严密的组织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在体育竞赛中,懂得讲文明、讲礼貌,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守纪律、遵守法规,培养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2)意志品质教育.意志品质是自觉的确定目标,支配行为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包括: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的精神,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的制定意志品质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提高他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通过体育教育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培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明确体育与德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及体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与体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之中,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育始终,才能使德育与体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现代化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