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2007年与2004年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比较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19 浏览:148092

【摘 要 】 目的 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流行特点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伤害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对佛山市禅城区6所中学2 196名和1 93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有多种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呈下降趋势,包括交通违规、打架、言语暴力、躯体暴力、被强行索要财物、心情郁闷,但报告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中学生部分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及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关 键 词 】 创伤和损伤,暴力,,学生,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33-02

Comparison of Injuries Related Behiors Between 2004 and 2007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ancheng District in Foshan City/SHAO Zhao-ming*,HAO Yuan-tao,YEZhong-yuan,et al. * Chancheng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shan,Foshan(5280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risk behiors contributing to the injurie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Foshan urban area,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 196 students in 2004,and among 1 932 students in 2007,who were selected from 6 middle schools in Chancheng District in Foshan.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2004,numbers of injuries related behiors decreased in 2007,i.e,often violating traffic regulations,physical fight,verbal violence,physical violence,extorted property,depression. But the reported rates remained high. ConclusionSome of injuries related behiors are still prevalent amo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ents should cultivate health behior habit and good ability psychological adoption.

【Key words】 Wounds and injuries,Violence,Suicide,Students,Comparative study

伤害按其发生意图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自20世纪90年代起,伤害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首位死因,其中尤以非故意伤害危害突出,仅车祸、溺水、中毒3项就占我国12~18岁青少年总死亡人数的50%左右[1-2],给青少年个体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本研究旨在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流行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干预政策、实施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伤害的发生,保障广大青少年的安全和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区)抽取6所中学作为监测点学校,调查对象为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2004年12月有2 196名中学生接受了调查,回收2 126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6.8%,男女比例为1∶1.09,2007年10月有1 932名中学生接受了调查,回收1 912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0%,男女比例为1∶1.11.

1.2 方法 使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组提供的 “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3],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伤害相关行为等.调查过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班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员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剔除因漏答“性别”和“年龄”等栏目而导致影响数据统计或漏答项目过多的问卷后,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人重复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校核,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种伤害行为在两个调查年份间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 易导致非故意伤害行为 在易导致非故意伤害行为中,2007年有多种行为报告率低于2004年:如过去1个月步行过马路时经常不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等步行违规行为,过去1个月骑自行车时双手离把,骑车攀扶其他车辆,骑车互相追逐打闹,骑车逆行,骑车带人,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过去1 a里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未见显著变化.见表1.

2.2 易导致故意伤害行为

2.2.1 暴力和校园暴力 2007年与2004年比较,有多项暴力和校园暴力行为呈下降趋势:如过去1 a里曾经与他人动手打架,由于与他人动手打架并严重受伤不得不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治疗,或者至少1 d不能上学或参加运动,过去1个月里曾遭受以恶意取笑为主要表现的言语性伤害,过去1个月里曾被强行索要财物,曾遭受打、踢、推、挤或关在屋里等暴力性伤害,曾被开玩笑或做动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过去1 a里上下学时曾感到安全没有保障,被有意排斥在集体活动之外或被孤立,曾遭受过威胁、恐吓,曾因自身的身体缺陷或外貌长相而遭到取笑的报告率未见显著变化,见表2.

2.2.2 相关心理问题以及行为 2007年与2004年比较,曾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报告率有增加的趋势,而曾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郁闷的报告率有下降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去1 a里曾感到孤独,曾长时间感到伤心绝望,最近1 a曾认真考虑过、有过具体的计划、有过行动的报告率未见显著变化,见表3.

3.讨论

2004年和2007年2次调查显示,中学生虽然有不少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呈下降或未见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仍有多种伤害行为的报告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骑车逆行、带人、闯红灯等交通违规,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以及孤独感、心情郁闷、失眠等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2004年广东省以及2005年全国18省市青少年调查结果[1,3].提示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相关行为等危险行为.应在学校健康教育中开设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对危险的预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显示,中学生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高于上海市、广州市青少年调查结果[4-5],这可能与佛山市城区地处南方,江河水网较为发达,为青少年到野外非安全场所游泳提供了便捷条件有关.因此,学校、社区和家庭应加强沟通,进行安全教育:家长应管束孩子不要到偏僻人少、水情复杂的地方游泳,外出游泳应有家长陪同,学校应将游泳安全知识教育列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多让学生了解溺水的预防、急救和自救措施.

调查表明,城区中学生在暴力行为方面普遍存在下降趋势,其中曾与他人动手打架以及因打架而严重受伤报告率呈下降趋势,与美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在2003年和2005年所做的调查结果[6]相反.本研究与美国YRBSS相比,前者主要侧重于打架等较表面的躯体性暴力,忽视了同样重要的言语暴力和情感忽视/等现象,这些危险行为一般较少造成躯体伤害,但对心理的影响较大,对以后的伤害有间接影响[5].本研究表明,城区中学生暴力表现形式已呈日益多样化,被恶意取笑、被威胁/恐吓、被开玩笑或做动作等相关暴力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2006年张家港市、福州市中学生的调查结果[7-8].因此,尽管中学生的暴力倾向有下降趋势,但却不容盲目乐观,还需要加强预防暴力的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技能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控制情绪,抵制来自同伴的压力,逐步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在2个调查年份间,城区中学生在行为方面的报告率未见显著变化,这与高茗等[9]在1998与2003年所做的合肥市中学生呈上升趋势的结果不同.但是在相关心理问题方面,曾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报告率则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包括曾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郁闷以及孤独感在内3项行为的报告率均远高于2005年全国18省市调查结果(失眠9.2%,心情郁闷24.8%,孤独感13.5%)[1],也高于2004年广东省城市青少年调查结果(失眠8.1%,心情郁闷21.8%,孤独感10.9%)[3].这表明城区中学生在迅猛的社会变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普遍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力下,所出现的相关心理问题仍然是比较严重的.为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首先,做好对伤心绝望等行为早期危险因子的识别工作,一旦发现有倾向的学生,要及时作为重点人群来开展相关干预工作.其次,危机干预必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在学校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励志教育,在社会或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开通青少年心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对策、消除心理危机,还可以设立青少年朋辈危机干预工作队,由学生担任“心理哨兵”[10],一旦发现有同学出现心理异常表现,“哨兵”将及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反馈情况,由学校、同学共同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

(致谢:本调查得到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全科科员、禅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监测点学校保健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4.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83-112.

[2] 星一,季成叶,白燕,等.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14.

[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报告2004.广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124-142.

[4] 周月芳,罗春燕,彭宁宁,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中国校医,2003,17(2):100-103.

[5] 林琳,林国祯,倪莉全.广州市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71-773.

[6] CDC.Youth risk behior survey -United States 2003 pared with 2005[EB/OL].[2007-4-10]. apps.nccd.cdc.gov/yrbss/.

[7] 俞晓红,于颖慧,陆惠琴.张家港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 107-1 108.

[8] 刘梅艳,苏玲.福州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0-81.

[9] 高茗,张金霞,马尔健,等.合肥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5年变化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43-144.

[10]邵昭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佛山日报,2006-4-17(B4).

(收稿日期:2008-12-19,修回日期:2009-02-16)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