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19 浏览:120374

摘 要:是否把跨文化教育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和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教实际,深入剖析了进行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跨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 键 词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42-02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在英语当中,与之相近的词汇还有“cross-cultural education”(多种文化的教育)和“trans-cultural education”(异文化的教育)等.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国家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社会推进跨文化时代,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认识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扩展和各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的深人,社会对于英语交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背单词、看短文,而是渴望轻松地听懂欧美人士的话语、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熟练地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但尴尬的是,一些人在系统学习了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之后,仍难于同外国友人、同事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总感觉交际者之间有着一堵无形的墙,阻隔着信息的准确传递,很难顺畅地展开英语交际.这无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迫切要求我们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时怎么发表展需要,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本质上讲,外语教学实质就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

(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即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但时常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2003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考虑和进行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基本要求.

(三)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语言和它所赖以存在的文化之间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总结发现与母语文化的不同点,从而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的不同特性,并同时找到与母文化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和接受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接触、碰撞和冲突中,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把握

大学英语教材本身渗透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要使跨文化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利用,教育效果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认真进行挖掘和把握.根据《英美文化词典》(胡文仲,1995),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文化通过历史的发展和建立而积累而成的,如《圣经》、《伊索寓言》、古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等内容,加强对此内容的学习了解,才能知道诸如:writing on the wall, Do in Rome as Romans do, rain cats and dogs, The Fifth Column, One’s Pound of flesh, Catch 22 等习语的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二)习俗文化

习俗文化是贯穿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有风俗习惯而形成人们应该遵循的一定规则.包括问候与道别、致谢与致歉、称赞极其回应、邀请及答复、介绍、称谓语、姓名、话题、约会与拜访、送礼、禁忌语和委婉语、隐私、谦恭、女士优先等,也包括一日三餐、餐桌礼仪、茶休、快餐店、酒馆、小费、养儿育女等,以及基督徒的日常宗教活动、教堂建筑等等.

(三)体态文化

体态文化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脚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等.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体态符号,同一个体态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在美国,人们常把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圈,剩下的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用以表达“OK”,即同意或没问题,而在巴西是“肛门”的替代语,在日本则表示金钱,我国其本意则表示为零.

(四)思维文化

思维文化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集中体现,表现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载体,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整体到具体,从大到小,先全面考虑,后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而西方人则刚好颠倒过来,由具体到整体,由点到线,以线式为主题的线式思维方式.西方人擅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因此思维模式是线式;而中国人见长于整体式,富于想象,依靠直觉,是一种圆式思维方式.

(五)心态文化

心态文化是指民族心里和社会意识所渗透于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表达.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是任何社会和文化中避免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事的哲学、逻辑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其中包括个人主义、自立精神和自我实现、平等和友谊、乐观主义、多元主义、女权主义、实用主义、竞争、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