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晚年美国赴台湾内幕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33 浏览:69820

孙科(1891―1973),字哲,广东中山人,孙中山先生的独子,早年赴美留学.1916年返回后任广东大元帅府秘书,1922年任广州特别市市长,1924年任国民党临时执行委员.此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广州市长、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国民党青年部部长、执行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945年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国民党常务委员.他曾于1931年和1948年两度出任行政院院长,前次一月不足,后次只干了68天.国民党败退后,孙科没有直接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寄居在子女家中.1964年他到台湾,任“考试院”院长.至于他为什么去台湾,怎么去台湾,去台湾前后发生了什么故事,知道内幕的人却不多.

黯然

1948年秋冬,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淮海战役的打响,国民党军队连遭败绩,已是回天乏术,穷途末路.

这年5月出任行政院院长的翁文灏,面对日益恶化的国民党统治危机是一筹莫展.11月,上任不到半年的他,再也支撑不下去,黯然辞职.这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应对政治变化上,显然不如应对科学技术那样得心应手.他可以解决亿万年之前的地质问题,却无法面对当前的窘状.

翁内阁后,该由谁来救场?众人都拭目以待.一日,孙科正在主持立法院会议,突然出现,于是两人去密室内谈了半小时.随后便传出将返奉化,李宗仁任代总统,由孙科组阁的消息,一时是群议纷传.

面临下野之际,把孙科变成一枚以退为进的重要棋子,想让他站出来“挽救危亡”,即便自己下野,也可利用孙科来钳制李宗仁.

1948年12月23日,孙科怀着“壮士断腕”的心态,二度出任行政院院长.

孙科派出了以亲信钟天心为首的和谈代表团,欲与对话.但它代表了集团的利益,对和谈的8项条件绝难接受,因此严词拒绝.

孙内阁不知趣,行政院居然异想天开,于1949年1月19日开会决定,提出与“先行无条件停战”的要求.对此,明确表示,国民党没有资格谈其他条件.

1949年1月21日,第三次下野,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上台,就想改组内阁,刷新内政.无奈之下,孙科决定派邵力子等组成代表团与和谈.对于国民党方面的求和姿态,以和平谈判8项条件作为底线.

孙科因竞选副总统受挫,与李宗仁结怨,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意与他作对,而与退隐溪口的遥相呼应.李宗仁就任代总统后,孙科滞留沪上不返,使李宗仁的政令无从执行.

1月27日,李宗仁致电,同意所提8项条件作为和谈基础.孙科表示坚决反对,谓之“城下之盟”,他十分恼火,居然鼓动内阁要员悄悄离京赴沪.29日是农历大年初一,结果留在南京与李宗仁度岁的国民党元老仅有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和前司法院院长居正,甚为凄凉.

2月1日,李宗仁到上海挽留孙科内阁,劝他返回南京,希望“府院”一致,同心协力,共渡危局.孙科不仅不从,且未经李同意,私自决定将政府机关迁往广州.同日,下令国民党党部也迁往广州办公,并与行政院密切联系.5日,行政院及其各部正式迁至广州.

孙科到了广州后,与李宗仁唱起对台戏,声 称对政府的过去应重新检讨,反对李宗仁的和谈声明.政府分裂,对李代总统的地位和施政方针的贯彻,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李宗仁一面继续催促行政院回南京,以维护代总统的权力;一面采取以柔克刚之策,以虚怀若谷之举,争取舆论同情,拉拢中间力量,分化蒋、孙势力.这一招,颇为奏效,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眼见各方面协调成熟,2月20日,李宗仁亲赴广州.他态度谦恭,左一个“拜望孙院长”,右一个“务请返京主持一切”.随后,他又驱车去薛岳官邸,与张发奎、余汉谋、薛岳等粤籍高级将领“叙旧言欢”.“南天王”陈济棠做寿之际,李宗仁又借机前往庆贺.

李宗仁莅穗仅两天,就瓦解了孙科在粤势力,粤籍大员纷纷附李,要求孙科返京.孙科被迫低头,28日,行政院复还南京.

孙科从穗来京后,受到立、监两院攻击,立法院还对孙科提出“质询”,要其答复擅自把行政院迁往广州的行为.

此时的孙科,不得不为自己的行动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他于3月8日向李宗仁提出辞呈,孙内阁不及3个月就寿终正寝.

蛰居海外

孙科了,他该怎么办?是继续与为伍,还是另谋它途?最终,孙科还是选择一走了之.

孙科辞去行政院长后,于3月16日去奉化会晤一面,随即赴广州.

是年5月,孙科至香港暂居.几十年宦海生涯,孙科是初尝“无官一身轻”的滋味,既然难得赋闲,他很想能够坐拥书城,韬光养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在香港过得并不轻松,毕竟“树大招风”,这里不是久留之地.

世界如此之大,究竟何处为立锥之地,台湾抑或海外?应该说,当时孙科还在观望,尚未最后拿定主意.去台湾,固然有其优势,撇开别的不谈,单凭尊崇孙中山国父这一点,国人有爱屋及乌的心理,自然也不会撇开他.因此,选择台湾而不寄居海外做“难民”,不失为一条理想的生存之路.但是,他和老蒋道同而志不合,与其继续在争吵中合作,不如设法挡驾,就此了断两人间的恩恩怨怨.

既然无法去台,不如暂且蛰居海外.孙科请求颁发赴美护照以投靠子女,但不知何故,没有结果,有关当局“既不欢迎前来,也不发给护照”.正好他的好友傅秉常在法国乡下写了一栋房子,有多余的空房三四间,愿供孙科夫妇栖身.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先去法国客居一段,然后向当地申请了赴美护照.

孙科夫妇初抵美国,先后寄居在两女家中,1954年夏迁往加州,蛰居洛杉矶郊区次子治强寓所.孙科夫妇出国远行的盘缠还是靠卖房子凑的,他们闲居美国,没有任何固定收入,全仗子女接济,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度过了10几个落魄清苦之年.


基于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理,孙科虽远居异国,但对台湾的情形始终关注.在无可奈何的境遇下,他不免思乡心切,不时泛起想回台看一看的念头.不过,赴台谈何容易,毕竟当年他是“背弃”台湾,如今返台,别人会怎样看待,能否原谅他的“不恭”呢?要等什么适当的时机,又以什么样的名义,才能顺理成章地去台湾呢?

1962年的“双十节”前夕,在台的广东中山籍立法委员刘崇龄提出质询,说:“最近孙先生于言辞之间,也怀念台湾的故旧,同时常表露出有思乡之感.”他希望能主动邀请孙科回台湾看看.

回答质询的王云五也是中山人,他表示:“刘崇龄的这个气球放得好,为孙科回国预做铺路工作.”听了这话,孙科的旧部属梁寒操等人相继转告在美的孙科,现在时机已渐成熟,可以 回台了.于是,双方选择1965年庆祝“国父百年诞辰”时,以大会名义邀请孙科来台.

之后,孙科与台湾之间联系频繁,不断商讨回台有关事宜,台湾当局表示欢迎,这对当时台湾叫嚣“反攻大陆”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政治分量,多少给国民党打点气.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达成了某种默契.孙科终于在脱离了国民党多年之后,跑回台湾“归队”去了.

孙科在美十几年,与外界没有太多交往,生活平静、单一、孤独.许多人以为,孙科的最后时光,或许就在默默无声中度过.然而,孙科却与历史开了一个大玩笑,这是人们绝难料到的.

返台从政

1965年10月29日,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班机在台湾松山机场降落.机场上聚集着政要名流1000余人,他们在等待着一个“特别”人物的到来.

机舱门打开,只见孙科走了出来,面露笑容走下飞机,频频颔首向欢迎人群致意.在去美16年之后,孙科重又投入到国民党的怀抱.也许是太久的孤独,也许是眼中重又浮现逝去许久的辉煌,孙科在目睹如此盛大的欢迎场面时不禁为之动容.

在蒋经国的陪同下,孙科一行驱车前往阳明山宾馆.稍事休息后,孙科夫妇及公子孙治平夫妇前往台北市心圆饭店,出席马超俊、梁寒操、郑彦等为其举行的洗尘之宴.

当晚的宴会上,孙科对《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说:“这次自美返回,是为参加国父百年诞辰纪念,了解岛内进步情形,并会晤阔别多年的亲友故旧.”

孙科返台,名义上是参加“国父百年诞辰”纪念,但这不过是个借口,实际上他已准备长期落户台湾,但对外似乎不便明说.他担心如果过早地暴露这一动机,会让人耻笑,会给他返台留下阴影.他希望自己能风光地、体面地受到款待,毕竟他已孤独了许久,不希望因此而被冷落.

10月30日,孙科由蒋经国、郑彦陪同,自台北乘坐专机,飞抵南部晋见,拉开了他回台非常之行的序幕.

设午宴款待孙科,席间两人都极力回避过去不愉快的往事和沉重的一页,以免勾起辛酸的回忆.他们坐在一起,只是叙叙家常,不时偶露笑声.午后,孙科乘机返回台北.

从这天开始,孙科进入了他人生的又一“高峰”期.一直到12月底,孙科是台岛最为忙碌的人物,出镜的频率甚高,不是参加宴会,就是请他讲演、参观、揭幕、剪彩、接见,他应接不暇.也许是多年的守望,也许是似曾相识的感受,75岁高龄的孙科精神抖擞,一一应对.

孙科没有想到,他再次成了手中的一枚棋子,在老蒋面前,他永远只配做一个学无止境的小学生.他成了一位政治戏子,不是在剧院中演出,而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

时光飞逝,当年的故旧,不少已撒手人寰.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怀旧,孙科当年没能参加逝友的葬礼,如今回台了,不能不去他们的墓上看一看,掬一把土,寄托哀思.孙科相继去了陈诚、于右任的墓致祭,并到公墓吊唁了许世英、吴忠信、蒋梦麟、朱家骅、洪兰友、俞鸿钧、傅秉常、钱新之等老友.其后,他又参加了居正夫妇灵骨安葬礼,祭拜了哥伦比亚老同学胡适博士.触景生情,孙科颇为伤感,叹息岁月无情,人生苦短!

这时的孙科,就像明星演出一样,马不停蹄地赶场子,忙得不亦乐乎.那一阵,孙科恨不能分身有术,许多单位不得已,只好合在一起恭请他.

1966年11月12日这一天,是孙科返台一系列活动的.上午,他参加了各界举行的“庆祝国父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下午 4时,“国立中山博物院”大厦举行落成典礼,孙科主持“国父”铜像揭幕后致辞:“在南京中山陵的国父白大理石像,是1928年聘请法国名雕塑家塑造的,现在这座铜像模型大小一样,稍微低一点,现在大家对国父都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想,个人谨向国人与铸造国父铜像,筹建博物院的有关人士致谢.”

12月16日中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在台代表李宗黄、张知本、黄季陆等聚餐,欢迎同为代表的孙科.算一算时间,那已是41年前的事了,如今老友重逢,颇为动情,若不是他们命大,恐怕只能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了.

在近两个月的忙碌之后,孙科总算归于平静,可以安坐在家中.台湾之行,平添了不少热闹风光,海外韬光10余年的孙科,想来也别有一番兴味.但余兴之后,孙科又回复到他以前的生活模式,看书、读报,静思,一切如旧.

在提名下,孙科接任了“考试院”院长一职.消息传出,反应不一,有人认为以他的学识与资望,未免大材小用;有人觉得他淡出政坛多年,重又回到台湾做官,有点“鬼迷心窍”.孙科对于外界的批评,少加辩白.孙科接“考试院”,按理可入住院长官舍,那是位于“考试院”斜对面一座宽大雅静的平房.可他却将其改为“考试院”图书馆,供属下充作进修场所,自己则与家人仍住在旧房.

孙科晚年,可谓是精神领导“考试院”达7年之久.他只把握政策,至于具体工作,则放手由部属去做.“考试院”在他的领导下,的确做了不少事,行政部门和人事单位主官对他非常尊重,“两院”协调密切,凡事也就迎刃而解.

1973年9月13日下午5时,孙科突发心脏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年83岁.

孙科遗体于9月28日下午5时,自荣民总医院移往台北市立殡仪馆,并举行迎灵礼,29日上午8时举行追思礼.孙科生前为基督徒,是日公祭前行追思礼,由东吴大学端木校长亲为安排,张继中牧师主礼.宋美龄代表,由蒋经国陪同,到殡仪馆参加追思礼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