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现在还不是我的时代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34 浏览:19550

5月19日,巴黎世乒赛女单决赛,李晓霞在关键时刻毫不手软,以转制快,击败队友刘诗雯,成功登顶.这一次,没有了裁判的争议性判罚,没有了队友兼对手委屈的泪水,这场胜利让各个不同立场的人拍起了双手.看过直播的观众都知道,李晓霞的这一次世锦赛之行极为不易,这个冠军成色十足.

五年前在吉隆坡女乒上捧杯、一年前在伦敦奥运会上夺金的李晓霞,终于在十年前一度擦肩而过的巴黎,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也成为继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之后的又一位大满贯得主.

“实至名归”,这是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孔令辉对她的评价.

“老想着这事,就走不出来”

对于日本名将福原爱来说,2003年的巴黎格外美丽,在这一届的世乒赛上,只有14岁半的她连胜名将李佳薇、刘佳,打入女子单打八强,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乒赛女子单打八强选手.

当这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偶像级选手被冠以“天才少女”美誉的时候,比她年长半岁的李晓霞却正吃不好、睡不好,甚至不能正常休息,身心憔悴.要问具体原因,还是世乒赛的落选.因为当时她年龄不大,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看着福原爱“红”了,连平时在队里配双打的郭跃都去了,心理上着实有些落差,在那半年多的时间内,李晓霞一直非常失落,不能完全释放自己从那种阴影中摆脱出来,用她的话说,“老想着这事,越想越走不出来.”


因为对于李晓霞来说,乒乓球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1995年,未满八岁的李晓霞开始学习乒乓球,很多孩子一进球场就开始哭,她却完全相反,或许前一刻还在哭鼻子,只要进了球场,立马精神了.她的启蒙教练张红枝说:“李晓霞每天都盼着去打球,打球时总是盼着时间尽可能地长些,为了多打球,她会主动快速地捡散落在地上的球,有时还会要求妈妈来为她捡球,这样会有更多时间练球.”回到了家里,李晓霞对着墙壁也要练上几拍,于是家里给她准备了一个专用的乒乓球台.没过多久,李晓霞就展示出了自己在乒乓球上的天赋:那个年代,在鞍山地区同年龄的孩子中,她和郭跃打遍“天下”无敌手.

两年之后,唯一的对手郭跃去了辽宁省体校,李晓霞的妈妈为了给她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将她送到了济南市体校打球.在体校时,因为没有外地学生,整个三层楼里只住了她一个人,想家时她常常哭.妈妈一个月去看她一次,走的时候都要先把她哄睡着,再悄悄地走.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妈妈不见了,李晓霞还是会哭.可她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一旦训练起来很快就忘记了.不过晚上回到宿舍想妈妈,又开始哭.

从辽宁到山东,再到北京,李晓霞的球技突飞猛进.2002年,年仅14岁的李晓霞在山东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一黑到底”,登上女单冠军的领奖台.她说:“其实打全国锦标赛比打国际比赛难度还大,因为选手对彼此的打法球路都很熟悉,能否发挥出水平主要看心态,这次能够获得全国冠军,就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原以为就此,李晓霞的“乒乓球之路”一马平川,谁也不曾想到,艰难的路才刚刚开始.没有踏上2003年的巴黎,对于她来说是莫大的遗憾;两年之后,备战上海世乒赛的关键时刻,李晓霞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最奇怪的是,居然也查不出原因,烧到40度,一进医院打点滴烧就退了,刚出院又开始烧,反复折腾了好几次,一直弄到队医一听说李晓霞发热就紧张.万般无奈之下,队里只有让她回山东调养,两个月之后,李晓霞才与这场大病告别,但也错失了上海世乒赛.

“我说我一定得拿冠军”

没能赶上上海世乒赛,虽有遗憾,但她还是很快走了出来.同年的乒超联赛,李晓霞与一个个对手“死磕”,顺利为山东队拿到了联赛的冠军,还在中国公开赛中获得了女单冠军.众所周知,中国公开赛的含金量是别的公开赛所无法比拟的.因为跟着李隼教练训练,队中的大满贯头衔拥有者张怡宁是所有人的目标,李晓霞也在一步步向她靠近.

之后的三年,从锦标赛冠军到全运会冠军,李晓霞艰难地向前迈进.

北京奥运周期,李晓霞和王楠、张怡宁、郭跃同为国家女队重点选手,2007年在萨格勒布淘汰王楠获得世乒赛女单亚军后,李晓霞的呼声更是一度高涨.奥运会前夕,李晓霞的世界排名要高于王楠,不过,中国女乒最终只报了张怡宁、王楠、郭跃三人,李晓霞和奥运会擦身而过.

没能参加北京奥运会,对于李晓霞而言确实是一个遗憾,不过,心态成熟的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参加奥运会肯定是要最优秀的选手.没能参加,说明自己的能力还没达到.张怡宁、王楠都是有大赛经验的老将,郭跃的战绩好,她们去参加奥运会,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队是有凝聚力的.我觉得我欠缺的是像王楠、张怡宁那样大赛的稳定性,经历的少,心态肯定不一样.”

即使无缘奥运,李晓霞仍然坚持在国家队里刻苦训练,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角色,做好奥运选手的陪练:“运动员必须要处理好这种队内的竞争吧,要有高度.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这个想通了,对自己也有好处,比赛时也会更加坦然,也不会特别在意胜负了.不特别在意比赛结果,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也就难怪获得奥运会单打金牌的张怡宁与父母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后跑到看台抱着李晓霞哭得更凶,这份泪水饱含着对她没能参加奥运会的遗憾.

奥运会后就是女子单打,李隼带着李晓霞和郭跃一起前往吉隆坡.上飞机的时候,李晓霞跟教练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拿冠军!”这是骨子里有着小女孩性格的李晓霞头一回说出这样的宣言.那一刻,恐怕对她了解甚深的李隼都会闪过一丝惊讶,“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也要有平常心,谁都想拿冠军,你们都是一样的,凭什么你拿啊?”李隼在帮助弟子减压.然而听到这话的李晓霞丝毫没有“退让”之意,“不,我就是想拿!”

“那会儿人还是有股气,想拿冠军的迫切感觉从来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奥运会没打,我说我一定得拿冠军,当时是用套胶去打,那我也得拿,压根就想不到别的了.”郭跃在八进四时被冯天薇淘汰,让李晓霞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毕竟这项赛事的冠军从未旁落.决赛对阵以粘人著称的帖雅娜,她准备得非常充分,结果以4比0完胜.那是无机时代的第一项世界大赛,李晓霞也为自己夺得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的头衔. “我把自己的位置和包袱都放下了”

王楠、张怡宁陆续离开了乒乓球赛场,中国女乒一直没有领军人物.李晓霞的状态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谁都能赢,不好的时候,谁都能输.

那时候,很多媒体和球迷在质疑李晓霞,“心态差”、“关键时刻顶不住”等施之皓急,李隼急,李晓霞自己心里更急.其实,一切都是无机胶水惹的祸,因为它的出现,让李晓霞的特长受到很大影响——旋转弱了,力量小了,以前两板能拉死对方的球,现在四板都不一定能拉死.因为技术特点被限制,直接引发了心态变化.李晓霞说:“一时间很难改变,以前我一直都罩着人家打的球,之后就觉得拉不死人家,以前拉得转,非常主动,现在都被动了,全反拉我.心里就觉得凭什么拉不死,越拉不死越想拉死,就跟人家缠到一块去了,有点走进误区了,总是产生非常消极的想法.”

不过,在李隼看来,器材的改变并非主因,“无机胶水确实对她的影响很大,除了这个影响以外,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自身.”

幸运地是,李晓霞最终挺了过来,跌跌撞撞冲进了伦敦奥运会.但是很显然,她不是奥运冠军的最大热门,因为前面还有丁宁.

奥运会前封闭训练时,李晓霞做了一个以前都没有的训练——把休息调整的时间,全部用于练习发球.“所以在奥运会过程中,我觉得发球特别成功.以前我的发球弧线比较高,对我下一板抢攻的威胁有限制,静下心来练发球以后,觉得在比赛中不光体现得很好,下一板的抢攻也非常积极,给对手的压力非常大.真正懂的人知道,发球是我的一个弱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每天我会跟李指沟通,我俩聊聊球,再聊点别的.有些时候我会骂人会哭,那会儿我在李指和施指导面前没有一点儿伪装,有什么说什么.”回忆那段时间,李晓霞乐了.

或许,经过这些特殊的加练,让伦敦奥运会的女单决赛变的更加充满“悬念”.在那场中国队“内战”中,只有22岁的鹿特丹世乒赛女单冠军丁宁被裁判连判两个发球违例,争论无果后她挂着满脸泪水打完比赛.获胜的李晓霞赛后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冲到看台下,向自己的国家队主管教练李隼鞠躬致谢.因为出于对丁宁的同情,很多人都选择了忽视李晓霞无可争议的实力和酣畅淋漓的发挥,转而指责她不顾队友感受.这也让李晓霞这个奥运冠军有些憋屈.

所以,这一次在巴黎的世乒赛赛场,第三次进入决赛后终于捧杯的李晓霞圆了自己大满贯的梦想.她赛后冲上观众席,抱着自己的教练李隼,转身返回场地时才忍不住掩面恸哭.“我有很多要感谢的人,包括我们国乒整个队伍,没有这个团队就没有今天的我.感谢李指,他用十年的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逐渐坚定和提高自己的目标,让我认识到自己内心有‘狠起来’的潜力.让我在关键时刻可以顶住.”

对于李晓霞在巴黎的表现,首次以总教练身份带队出战的刘国梁表示:“李晓霞成就大满贯,可以说是女队这次最大的收获.三次杀进世乒赛的决赛,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对手.她不仅从技术上,而且从心理上,都有了质变.如果说伦敦奥运会夺冠之后,还不能称她占据了一姐的位置,那么这次世乒赛,李晓霞很好地表现出了女队一姐的风范.从能力来说,她现在已经在刘诗雯、丁宁之上.”

生活中的李晓霞喜欢玩,喜欢吃好吃的,喜欢小狗,喜欢做指甲,喜欢亮晶晶的挂饰,喜欢逛庙会,喜欢写好看的娃娃.如果不打乒乓球,李晓霞就是个很普通的小女生,脾气有点暴躁有点任性,会交一大堆朋友,会经常陪在父母身边,孝顺他们.“我给爸妈写了个跑步机,结果那老两口嫌它费电,摆在那儿不用.”

实现大满贯后,有人问她是否意味着女乒进入“李晓霞时代”,李晓霞说:“我不这么认为,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长盛不衰是靠集体的力量,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即便刚刚走下领奖台,她已在思考未来,“拿到冠军固然开心,但更重要的是接下来我要用怎样的心态面对新挑战”.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