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利”穷途末路的三大警示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19 浏览:9649

有些穷人发现,不工作比工作的日子过得更舒服,于是便不学无术,不想工作.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永远丧失了工作的能力,陷入了贫困的陷阱不能自拔,成为财政的永久性负担.

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有过小福利和大福利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小福利时期,政府无所作为,社会矛盾激化.二战后实行的大福利,又鼓励了懒惰,穷人因福利更陷贫困,社会也不堪重负,不满情绪弥漫.这些经验(以及希腊、英国和法国等福利国家最近的情况)告诉我们,建立社会福利体系不是简单地多花钱.社会福利没有不行,少了不行,过了也不行.

小福利社会,存在于西方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约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时期,因为信奉自由市场制度,提倡小政府,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对各种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无所作为.这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使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冲突加剧,社会动乱威胁着整个社会.

除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多数国民收入低下,营养不良,劳动强度大和劳动时间过长,这些都导致了国民身体素质的下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发现,德国兵个个身体健康,身强力壮,满面红光,精力充沛,相反,英国兵则普遍显得营养不足,发育不良,身体弱小,面黄肌瘦.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国民素质,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了广泛的社会福利,进入了大福利社会阶段.但同时,它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问题一:鼓励懒惰.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所有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一些教育程度不高或机会不好的人,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其收入也很有限.两相比较,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便选择了永远吃福利.宽松和高额的失业救济,也使得一些工人盼望着失业,其工作积极性可想而知.问题二:入不敷出.时至今日,社会福利的支出,已经成为多数发达国家财政支出难以承受的负担.

养老保险,因为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而日益感到捉襟见肘.医疗保险的国家,如西欧国家和加拿大,人口的老年化导致社会医疗费用负担沉重,只好降低怎么写作质量,增加排队与预约的等候时间,使小病小痛者望而却步,使真想好好看病、收入还不错的人去找私人医生.

穷人数量的增加,也是社会福利越来越不堪重负的一个重要原因.前面提到,有些穷人发现,不工作比工作的日子过得更舒服,于是便不学无术,不想工作.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永远丧失了工作的能力,陷入了贫困的陷阱不能自拔,成为财政的永久性负担.


更有甚者,这些长期享受政府福利的人发现,很多社会福利是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的,发现了这个“淘金”秘密之后,很多穷人便成为了这个“职业”的专业户,在中等和高收入者忙于事业之时,他们抓紧时间多生孩子.西方社会的这种现象,被人总结为“富者越富,穷者得子”.

问题三: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都是要有人埋单的.谁来埋单?当然不会是穷人、失业者和退休人员,基本上也不是富人,因为富人隐瞒和转移自己收入和财产、避税的手段很多.屈指数来,这个写单者,非中产阶级莫属.中产阶级好歹混到出头之日,收入刚刚上去,又见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四十、五十甚至更多被政府收走,通过转移支付,给了那些长期吃社会福利的人.对此,广大中产阶级的不满和愤怒可想而知.

这种不满和愤怒,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和其它很多西方国家保守主义抬头、主导西方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一来,战后发达国家大搞福利国家和福利社会这个钟摆又不可避免地往回摆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