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新闻“十二五”规划出台过程:集中制的典范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46 浏览:23467

最近一些西方“中国通”开始研究中国成功统治的秘密,试图解释为什么今日中国得以成功.

实行集中制的最好案例

以往人们对中国五年规划的过程了解甚少,似乎很神秘.实际上它是一个较为公开的、有其程序性的公共政策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分为多个步骤,每一步骤都会形成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它反映了在中国特有的政治体系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行为或过程,不同的机构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相互连接的步骤:中期评估(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前期研究(2008年底至2009年底);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通过建议.2010年10月正式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由国务院总理代表政治局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全会审议和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正式对外公布;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2010年10月至2010年1月);广泛争取内外部意见,形成《纲要(草案)》;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纲要(草案)》(2011年3月);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实施阶段.国务院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明确约束性指标的责任部门,约束性指标的地区分解,建立约束性指标的公报制度,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组织全国实施.

形成这样一个全国五年规划纲要需要先后经历以上11个步骤,用时长达两年半.但实际情况远比以上所述还要更为复杂、更为细节.这也反映了制定五年规划的过程在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为制定一个成功的发展规划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通过调查研究来“摸透下情”,使规划编制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这是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大特色.2010年2月之后政治局九位常委及其他成员,就“十二五”规划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密集调研.2010年3月-9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党派分赴全国各地就“十二五”规划编制进行专题调研,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咨询.与此同时,各阶段的起草小组工作人员更是经常性地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来研究问题,形成思路.2009年末-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赴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区专题调研,并召开了四个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合并召开)关于“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的“片会”.

在规划编制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前期与后期都会有两次大规模征求意见,前期征求意见是一种“头脑风暴”;后期征求意见是阶段性初稿己经形成之后,通过征求意见来不断修改完善,并达成政治共识.征求意见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各党派、工商界、企业界、各部门、地方、专家、学者,至少经过十几次易其稿,最后才形成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纲要》.

规划编制过程十分注意发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作用,不但包括大规模的前期研究,同时还成立了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提供咨询,除日常的咨询建议外,“十一五”规划编制期间共召开了四次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对“十一五”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并形成《纲要》的论证报告,一起报送全国人大委员会,作为审议时参考.

规划编制十分重视公众建言献策,例如北京“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历时三个月的“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共召开了四场不同专题的公众建言会,并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公众意见,共有18648人参加活动,提出建议15073条.这就使得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过程.

在编制五年规划过程中,十分注意吸收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知名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国际研讨会讨论“十二五”规划编制相关的问题.甚至邀请国际机构直接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如2008年下半年,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参与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研究.这些开放式研究,有助于中国学习国际经验,获取国际发展知识.

行之有效的公共决策机制

2007年,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可以说,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国家规划体系的过程.尽管这一体系不够完善,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从历史角度讲,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个五年规划.它历史地继承了以往历次规划的优点,同时也集成的创新了中国特色的五年规划,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的五年规划编制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人口最多,政策覆盖范围最广的公共政策学习过程.

(摘自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情报告》2010年第30期,原题为《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化: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