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与体育教学契合途径

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57 浏览:131224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健康促进进行概述,并陈述健康促进与体育教学契合的迫切性,从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教学中生理心理机能转换等三方面与健康促进契合途径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健康促进;体育教学;课程设置

我国从1985年开始,至今的20多年中,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看,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如警钟在我们头顶鸣响.最明显的是肥胖率迅速增加,眼睛近视又高居不下.虽然说体重、身高、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有所改善,呈增长状态,但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指标则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警觉,寻找针对青少年体质状态的“健康促进策略”. 体育健康促进是以改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态为目的,以体育干预为手段,改善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形成有益健康的体育意识;完善体育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一、健康促进的概述及体育教学的概念

(一)健康促进的概述

健康促进的定义在199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发表的《健康新地平线》一文中进行阐述:“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简单的说,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是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充分发挥家庭、个体、社区以及政府和各部门的健康潜能.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理所当然肩负起健康促进工作的责任.

(二)体育教学的概念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学校的健康促进是通过生命准备阶段的努力,提高整个生命质量的关键时期.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健康促进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全民基础保健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而且也影响家庭、社会和整个人群的治本措施.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这对他们一生中其他的发展阶段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与健康促进的契合的迫切性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但有调查表明,目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三少三多”: 健康人少,病人多;男性少,女性多;青年少,老年多.人们只是面临着疾病的威胁时,面临着变老、变丑的威胁时,才重视健康,而根本没有把保持体魄强健和身体健康作为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缺少这种价值理念的建立.青少年体质下降虽说有升学率的压力,教育制度上的原因,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学校教育对学生过严的应试教育和过高的社会期望,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使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和关心的焦点.这显然不单纯是学校体育出了问题,而是学校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不是学生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和顾惜自己的健康,而是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和基础教育追求升学率必然形成的重智轻体,使学生不得不以身体为本钱,以健康为代价,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在思想上和实践中都必须明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而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三、体育教学与健康促进的契合的途径

(一)健康促进与课程设置的契合途径

健康促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体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毛振明教授曾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专题的论述,指出了学校体育课程虽几经修改,但是在实验和改革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一味迁就学生兴趣” 、“轻视规范教学”等弊端,这就使体育课程失去了真正的本源,没有逻辑的起点,成为一种形式化的组织活动,就无从谈起健康促进的实效性了.以前人们对体育课程设置遵循着一种相对保守的方式,也没有对教学内容加以深入的理解,如就中长跑项目而言,在中小学教学中,因为这一项目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导致在体育课中就没有这一项教学内容,实际则不然,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是兴趣点在后,也就是说,虽然这一项目初次接触给人比较单调、厌烦的感觉,但是如果将这一项目的教学以比赛的形式分散在不同的阶段,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当学生一旦形成对这一项目的兴趣,就会受益终身.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学提高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自我创新能力方面显然是非常薄弱的,如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健康促进与体育教学评价的契合途径

学校体育是实施健康促进教育的关键点,然而,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促进评估模式至今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学校健康促进的评估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短期效应来讲,应体现教师的健康促进实践活动和学校的健康促进环境建设;其次,从中期影响来看,应包括青少年及教师的行为变化、青少年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以及学校与家庭关系的构建三个部分;再次,从最终的长远影响效果来看,应体现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和身体健康.同时,这一评估模式的特点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及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健康促进的评估应加强外部环境的保同时,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效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而这种追求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短期和中期效应的前提下,尤其是以合理建构的短期效应为基础,即体育课程的具体实践活动,否则,就会成为一种口号,一种盲目,而最终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健康促进与教学中生理心理机能转换的契合途径

因为体育改革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增进身体健康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健康理念应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因此,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水平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即在生理机能上,要使学生在身体活动时的心率控制和维持在135-140次/分的生理负荷区间,不要有太高或太低的波幅除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适应这种生理需求外,在教法上,要加强学生主动、持续进行身体练习的时间和必须达到的强度,各教学内容的联接要连贯,减少因队伍调动、过多的讲解造成的停顿时间.同时在客观上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练为主、讲为辅,保证学生生理机能状态始终处在较合适的水平上.在心理机能上,要将学生的平时智育贯用的心智态转换为体育教学特殊的情绪态上,并使学习者真正感受到在教学中自己是该活动的直接的实践主体.教学方法上,要求我们淡化“课”的意识,要创造出一种不同于智育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带有丰富个性化色彩的教学气氛.在此同时,要结合考核方法的改革,解除学生对体育考试所存在的心理压力和由此产生的对自身的行为约束.给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健康第一”的理念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应围绕这条主线.相信在广大体育同仁的不断努力下,体育教学改革定会不断深人,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小结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健康促进理念的提出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提供了契机,而学校体育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体现健康促进功能的发挥,而其重点就在于应以“课程设置”为核心,而课程设置的关键就在于内容的选择,这是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其合理性与否不仅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到学生“兴趣点”的形成.同时,健康促进一方面应体现整体取向,即实现短期效应、中期效应和长期效益的有机衔接,注重短期效应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健康促进的过程引导,而引导的重心就在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选择,只有这样,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在相对规范和制度化的道路上迈步前进,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找到落脚点,健康促进的目标也就成为一种使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