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中国没有原创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06 浏览:55874

编者按: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0年夏季高峰会日前举行,来自全国的300多位知名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齐聚大理,纵论“企业家思想力与现代商业文明”.

根据“我们的原创精神在哪里”“城市化与城市建设”两场平行论坛,展现企业家们的声音.既有趋同一致的,也有背道而驰甚而针锋相对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在思考着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借用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冯仑的那句话:“疯言疯语,有情有性,无忌无讳,见仁见智.”


田溯宁:自四大发明之后,人类在技术上出现了不少的伟大创造,如飞机升空、汽车的发明,但有几个创新与中国人有关没有.

王维嘉:做原创的都会碰得头破血流.原创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情,但不一得早就做得好.

中国在遥远的古代有“四大发明”,但在改革开放这30年里,中国人的原创精神是否成功当前经济崛起中,是否有一个具有创新氛围的环境在推动高速发展未来中国是否还会有原创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的过程中,这无疑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本次论坛上,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美通无线公司董事长兼CEO王维嘉、金沙江创投合伙人丁健、著名经济学家赵晓、第一财经日报主笔张庭宾会聚一堂,共同探讨有关原创精神的话题.

多数企业家认为过去30年更多是拷贝和模仿,没什么原创,原创精神整体是失败的.“美国和日本都有自己的原创模式,而中国现在还没有.”企业家们在本次论坛上尖锐地指出了中国目前原创的现状.他们觉得虽然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那是因为劳工成本非常低,在全球化中赢得了优势,又用粗放的方式完成了圈地.所以对于这些成果,不能过于乐观.“自四大发明之后,人类在技术上出现了不少的伟大创造,如飞机升空、汽车的发明,但有几个创新与中国人有关没有.”田溯宁抛出了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话题.

做原创的都会碰得头破血流

什么是原创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对于从小就想当售货员的苗鸿冰而言,小时候的梦想是做售货员,但在老师给出的问卷中写的却是“科学家”,后来在塔里木油田当了石油工人,下海浪潮中,做起服装销售,算是完成了售货员的梦想,在这其中体现了些许原创精神,但并没有实现原创.

而在王维嘉看来,做原创的都会碰得头破血流,他觉得自己做原创是很早的,1993年在美国公司就参与设计一个无线上网机器,1995年设计成功,这比现在的无线上网早了整整12年.但是在那个网络还不怎么普及的年代,他们的设计并没有获得很大收益.他认为原创是一件很有艺术的事情,但不一得早就做得好.

或许企业家的原创是具体到产品,而对学者来说,“做学者就像做牛氓,哪里有问题就去哪里盯”.赵晓认为,他曾潜心研究过国内外的市场经济,做过“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无教堂的市场经济”、“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革”研究,算是原创.

中国过去三十年是跟随或模仿

“没有原创也不算是坏事,有理想就好,但不能一味地理想化.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应该说是在跟随或是在模仿,没有真正自己的原创.”赵晓的这一观点直指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原创弊端.

王维嘉说,从四大发明之后,基础性的原创一直做不到,但模仿性的原创一直在做.

的确,“将西方理论引入中国,不算原创”,张庭宾指出,在原有的东西上进行模仿,再建也不是原创.

“没有原创”的原因,企业家们认为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激励原创的环境.真正的原创要在全世界领先,要有激励原创的体制.王维嘉就抱怨现在连模仿式的创新都被扼杀了,在互联网方面,今天的体制在妨碍互联网往前走,比如说在国外发展很好的FACE BOOK、“推特”,都进不来中国,国内模仿做起了微博,一夜之间都变成了测试版.他认为原创最难的不是技术应用,而是精神和文化的创新.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改进型的原创还可以,基础性的原创根本做不到.

同时,他还认为,中国没有原创的环境和氛围.只有经济发展到那个份上了,制度适合原创发展了,才能有原创发展的条件.原创不管是国家主导,还是民间主导,都是需要文化和创新的,有自由的空间和氛围,有创新和想象的空间.

“大理如果还按照其他地方的招商引资的模式一样来发展,那么未来只会后退和落后.”对于大理的发展,张庭宾语重心长地给大家举例,大理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走原创,而不能再模仿.

他认为,大理要想打造成为中国生态示范城,企业和政府需要联动起来做,好好治理,要不然蓝藻一样会爆发在洱海.只要做起来了,同样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购房、消费,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