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六大软肋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0 浏览:19741

现代化是一个主体领域广阔、变化速度不一的社会变迁过程.从主体领域来看,现代化有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组织现代化、管理现化化、社会现代化和观念现代化等等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不外乎制度现代化和个体现代化.从变迁速度而言,政治变迁快于经济变迁,技术变迁快于文化变迁,组织变迁快于管理变迁、社会变迁快于观念变迁,概言之:制度现代化快于个体现代化.社会变迁的速率不同使得现代化过程出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漏洞”,且具有不同的意义.

现代化是领域广阔、时速不一的社会变迁过程

2011年,一份中科院的报告指出,21世纪大约有5张升级为发达国家的“门票”,等待100多个发展中国家来争取.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属于初级发达水平,第一次现代化已经完成4/5,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2/5.21世纪,中国要想获得1张发达国家的“门票”,就需要进入世界前20名.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现代化的难度可能超过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世界现代化过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过程及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深刻变化.

第二次现代化是指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过程及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深刻变化.其特点是信息化、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生态化、个性化、全球化和地方化.

第二次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过程:日益增加的对社会取向的关注使民众对政治化的要求日益强烈;与等级制的社会结构相悖,社会网络化、结构扁平化成为新时尚,它与现代化过程中的目标偏离及重现的等级制形成尖锐对立;疯狂的世俗化使得社会陷入金钱拜物教的绝地,在经济与社会、组织与机构、科技与文化、制度与个人之间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匹配、不整合与矛盾冲突的地方.

中国现代化又有其独特的困难之处,表现在以下六个面:第一,庞大的人口规模.在中国,人均GDP每增加一美元全国就需要13亿美元.显然,庞大的人口是与庞大的支出联系着的;第二,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国土资源的长期无节制开发,使得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最近频繁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就是明证;第三,疲惫的经济体系.中国活跃的生产力一再遭遇疲惫的经济体系的挑战.个体所有制的农业经济体系成为现代化农业大生产的桎梏,冲破这种桎梏的个别地方行为在实践上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合法性,但它仍需要制度合法性的证明;第四,倦怠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倦怠有两种表现:一是与发达国家民众向上的忠诚相反,在中国,民众是向下的狭义忠诚,缺乏对国家和民族的广义忠诚.二是社会上出现了某种政治不满情绪,个体暴力和件频发;第五,浮躁的文化取向.文化浮躁与当前盛行的金钱拜物教有关,更与中国人虚荣的国民性格有关.它们是当前和历史上的浮夸风、吹牛风的社会、个体根源;第六,喧嚣的社会环境.社会喧嚣是文化浮躁的表现,又是文化浮躁的助力.二者构成了转型期中国人以感官刺激为取向的感性文化.人口庞大、生态脆弱、经济疲惫、政治倦怠、社会喧嚣、文化浮躁,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的六大“软肋”或“漏洞”或不利条件.这些不利条件加之外部的威胁,使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困难成倍增加.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造第二次现代化辉煌

对中国现代化进行SWOT分析,不仅要看到它的不利条件和外部威胁,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到它的有利条件和各种机遇.第一次现代化遗留下来的坚固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雄厚物质基础,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所带来的科技进步,作为先进生产力的IT产业和互联网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都是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各主体领域社会变迁速率的不一致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不一定都是完全消极的,对国际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学者们发现了后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公认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后发”国家可以学习、借鉴“先发”国家的经验、教训;二是“后发”国家可以在环境保护上避免重走“先发”国家的弯路.我个人认为,“后发”国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平台,武装自己、更新生产力.

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更应该自省、自觉、自立、自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愤图强,乘势而上,努力创造第二次现代化的辉煌.经过第一次现化化的经验教训,我们找到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道.和谐社会建设为改革、发展注入了稳定的要素,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第二次现代化奠定了科学、人才和资源基础,第二次现代化的辉煌是指日可待的.

堵住现代化“漏洞”,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世界现代化的经验可以看出,现代化既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也存在不少副作用.中国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重组,在新体制、新规范没能及时建立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制度规范、技术程序和行为观念上的“漏洞”,而这些漏洞会成为影响中国晋级的关键.


经济现代化也好、政治现代化也好、社会现代化也好,一切都归结为人的现代化、观念现代化.现代化的“漏洞”,是制度问题也好、技术问题也好、程序问题也好,一切最终都归结为人的问题、观念的问题.现代化对个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效率意识、时间观念、创新意识等等都是现代化对个人的积极影响,但是,现代化对个人也有严重的消极影响,像世俗观念、功利意识、金钱拜物教观念等等都是现代化带给个人的消极遗产.消极观念必然产生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在组织管理中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必然产生一系列组织管理“漏洞”,这些“漏洞”往往是突发事故、人为灾难的根源.

完美社会现代化包括完美制度现代化和完美个人现代化.完美个人现代化是完美制度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个人的优化决定组织、制度的优化.个人好像是社会组织上的原子、分子,其健康状况决定着社会组织的健康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完善个人人格,守护心灵家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加强公民意识,履行公民责任;恪守角色期待,知时守分,修业进德;履行公民使命,忠于职守,热爱国家.

堵住现代化的“漏洞”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都应该负起责任.“堵漏”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是现代化的决策者、指挥者和领导者,是民众的衣食父母,应该率先垂范,冲在“堵漏”工作的第一线;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同盟军,是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的有生力量,是“堵漏”的重要补充力量;社区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缓冲地带,是弥补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的替代者,是“堵漏”的基础力量;个人既是构成组织、制度、社区、机构的血液,又是连接组织、制度、社区、机构的纽带,在“堵漏”工作中往往会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堵漏”的关键力量.“堵漏”的目的不是为了“晋级”或取得进入发达国家的“门票”,而是为了提高中国现代化的质量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责编/王慧 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