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对精神障碍处理现状调查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871 浏览:158587

摘 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宿州市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对精神障碍处理的能力和方式.方法:对宿州市四县一区所属105个乡镇卫生院105名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临床医师进行自制的问卷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处理方式把握较好,大多数人员选择请专科医师会诊;较大多数人员在工作中能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和情绪的变化;>50%人员对绝大多数的精神科药物不了解;>75%工作人员希望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结论:乡镇公共卫生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及早期识别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 键 词公共卫生人员 精神障碍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所提供的精神卫生怎么写作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乡镇卫生人员担负着更首要的任务.遵照《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怎么写作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安徽省2010年对全省1825个乡镇卫生院各确定一名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为配合这次培训,进一步了解公共卫生人员对精神障碍处理的现状,对安徽省宿州市105个乡镇公共卫生人员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针对宿州市105个乡镇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

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常见精神障碍,对疑有精神障碍的患者的处理方式,对患者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关注程度,对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对精神科药物的了解程度,对患者提议转到精神科或进行心理治疗时患者的态度,对精神科知识的来源,对精神疾病知识的培训态度等.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5份,收回101份,有效问卷99份.在99人中,初级职称79人,中级20人,高级0人,本科2人,大专21人,中专76人.

接触的精神疾病的情况:所有被调查中,接触过精神障碍的人员21人(21.2%),接触过精神障碍的种类≥两种的有8人(8%),有从未接触过精神障碍患者78人(78.8%).最熟悉的精神疾病首选精神分裂症31人(31.3%),次选抑郁症23人(23.3%),焦虑症3人(3%),老年痴呆7人(7%).

对疑诊精神障碍的处理方式:调查公共卫生人员对精神障碍的处理方式,选择请精神科人员会诊的有55人(55.6%),转科医院44人(44.4%),无人选择自行用药和不予任何处理.

对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关注态度:乡镇公共卫生人员对平时工作中对精神障碍的关注态度,很关注48人(48.5%),有时关注28人(28.3%),偶尔关注21人(21.2%),从不关注1人(1%).

对精神药物了解的程度:只了解常用药物名称,不了解用法与疗程38人(38.3%),对绝大多数精神科药物都不了解51人(51.5%),比较熟悉此类药物但不清楚药物不良反应3人(3%),熟悉此类药物掌握一些不良反应7人(7%).

对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认识:参与调查的有效问卷99人全部选择必须按疗程服药治疗,停药需请示专科医生,无1例认为如症状消失可以停药或出现药物不良的反应马上停药.

对建议患者转诊时患者的态度:32人选择接受(32.3%),22人选择勉强接受(22.2%),19人拒绝(19.2%),26人态度不明(26.3%).

综合医院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较低,调查参与者对此问题的看法认为不是真正的精神疾病9人(9%),认为躯体疾病吸引了内外科医师的注意力23人(23.2%),认为一元论诊断习惯忽视了其患者可能性27人(27.3%),担心诊断会给患者增加不悦,或负担22人(22.2%),其他13人(13.1%).

参加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的态度:希望参加75人(75.8%),有时间或有机会可以参加24人(24.2%)

讨 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乡镇卫生人员对精神障碍的处理方式把握较好,绝大多数选择请专科人员会诊和转专科医院就医,使患者能得到专业化救治,100%的人员认为对重性精神疾病必须按疗程服药,停药需请示专科医生.有3/4以上人员从未接触过精神障碍的患者.接触最多的病种为精神分裂症31.3%,次选抑郁症23.2%,对绝大多数药物不了解51人(51.5%),只了解常用药物名称、不了解用法与疗程38人(38.3%).

目前,精神卫生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1].调查显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率达100%,诸如:杀人、纵火、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发生率高[2].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的逐年提高,患者有了医疗保障,而我国乡镇卫生院缺少精神科的建制,可见提高乡镇卫生人员对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能力尤为重要,在此阶段如能早期干预有效处理,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精神疾病的复发,有效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本文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即在于此.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