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40 浏览:19620

【摘 要】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指出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和大力提倡校本教材等,以进一步完善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 旅游外语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21-03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具体而言,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该专业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所实施的教育组织原则和方式,它包含了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毕业生就业模式等.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搜索中国知网,以“旅游人才”为篇名,并含“培养模式”,共搜到63条结果,说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近年来尤其受到学界重视.但是以“旅游外语人才”并含“培养模式”为篇名的文章却没有,这样的结果表明,目前对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搜索篇名为“旅游外语人才”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另一篇为《论桂林旅游发展中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这两篇文章主要谈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培训教师,改进教法,等等.但是,对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还没有进行过.本文试图通过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对高职高专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二、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调查法,调查的对象涉及旅游外语系的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或学生的实习单位以及旅游外语系的部分教师.主要步骤如下:

(一).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2007、2008、2009、2010届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进行问卷调查.编制问卷两套.一套为“毕业生学习情况和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象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2009年与2010年实习结束回校的毕业生,主要了解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对外语系的课程设置是否满意以及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两次问卷均由年级辅导员发给回校的学生做,共收回有效问卷476份.另一套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质量调查表”,2012年1~3月由毕业生带到实习的单位,由实习单位填写,加盖公章后寄回学校.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1份,目的是了解用人单位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质量评价.

(三)进行实地调查.在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9届和2010届旅游外语系47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旅游外语人才的需求调查,2011年9~11月对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情况进行调查,课题组部分老师通过到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单位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校企合作的资料.


(四)课堂观察.课题组成员直接走进课堂,观察教师的上课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研究适合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三、改革措施

此次调查涵盖旅游英语专业的就业情况、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情况、人才培养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的情况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从修改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以及大力提倡校本教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修改培养目标.课题组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7~2010届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至2010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初次就业率为99.37%、96.6%、94.31%、90.4%,结果显示毕业时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约58%的学生选择从事旅行社和酒店等行业的旅游相关工作,到2009年时只有约43%的学生仍然选择了从事导游、酒店等工作.

在人才紧缺的旅游行业中,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作为职业的比例还不足一半,这是否说明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能存在某些问题?那么旅游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2009届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高专业英语能力,适合旅游行业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教授学生掌握相当大学英语四级所要求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具备英语在旅游及相关涉外接待行业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毕业时,力求60%以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60%以上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英语类).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旅游英语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如对英语四级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导游证,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行业的需求还是有差距,实用性不够突出.刘雪昌等的调查表明旅游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从工作使用英语频率上看,要求“偶尔”用英语的比重最高,比例为60.49%,要求“经常”使用和要求“每天”使用的比重在10%~20%之间,“几乎不需要”的比重最小,说明旅游企业对英语需求性较强.从对员工英语水平要求看,“基本怎么写作用语,能进行日常交流”要求最高,而对英语四六级要求并不高,比例在10%以下.说明旅游企业对员工英语的要求注重实用性,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因此,根据调查结果和市场需求,旅游英语专业首先应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涉外旅游业需要的,具有旅游相关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从事英语导游、涉外接待和外事单位翻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后的培养目标与之前的相比更加务实,更加明晰,如对英语的要求不再强调英语四级需要,而是强调行业需要.而其他各个专业也根据实际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 (二)调整课程设置.2009年和2010年5月,课题组对2009年与2010年实习结束回校的毕业生发放了一套“毕业生学习情况和实习情况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对外语系的课程设置是否满意以及了解他们的实习情况.问卷均由年级辅导员发给回校的学生做,共收回有效问卷476份.调查结果表明,36.6%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太多,63.4%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偏少.这是因为在实习中,多达80%的学生认为他们用得最多的是实践课程方面的知识.因此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各专业2011年都调整了课程设置,加大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删减一些理论课程.如旅游英语专业2007级的课程设置与201的相比就作了一些调整,专业基础课2011年删除语法与测试和基础写作,而专业核心课程则删除旅游英语选读,增加旅游礼宾与礼仪,把模拟导游改为英语导游务实等.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大力提倡校本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除了课程设置,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改革前,课题组对外语系的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2010年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262位在校学生就他们所喜欢的上课方式以及老师最常用哪种方式上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148人次(56.5%)认为教师常用的上课方式主要是讲解方式.而在课堂观察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教师的上课方式主要是以讲解为主,这样的上课方式不能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充分说明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目前教师的上课方式主要是以讲解为主,不能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求的现状,外语系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最根本的教学要素:课堂的一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同时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平时成绩占50%以上;同时还根据Lorin Anderson对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提出专业基础课外语课的六级模型设计了“外语+旅游元素”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进行实验;而在职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则强调教师根据具体课程情况采用项目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进行教学.为配合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课题组组织了“如何进行外语教学”等系列讲座,同时外语系进行了全系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如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外语系教师内部逐渐形成一股风气.教学模式的改革导致教学效果的改善:2011年秋季学期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中,旅游外语系教师首次全部教师的评教在良好以上,而且90%以上被评为优秀,是旅游外语系有史以来学生评教最高分的一个学期.

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涉及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一些教材不符合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因为许多教程不能提供相应配套的新旅游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针对就业技能进行教学.基于此,课题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与改革,自编了部分校本教材,既满足了学生需求,也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更提升了学生面对新的社会发展的就业含金量.课题组教师主编的校本教材有《自然拼读法实用英语语音教程》和《导游法语文化游》.

(四)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问卷调查了学生在实习中哪方面的能力收获较大,2009届学生认为在实习中收获最大的是加强了人际交往能力(95.3%),对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方法(51.9%),培养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品质(46.7%).2010届的学生回答跟2009届的相近.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实习机会还不够多.针对这种情况,旅游外语系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地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旅游行业典型性强.景区、旅游交通、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星罗密布,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天然的旅游教育实验室,因此,旅游外语系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每周安排周末实习1~2天,与旅游公司合作,周末和节检测日有计划地到一些旅游公司和景点进行实习.有的学生安排在开学或期末时去实习1~4周,最后一年再安排6个月的实习.同时,还通过校方与旅游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协议,在区外建立了一批稳定的、良好的,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这些企业功能明确,有星级连锁酒店、品牌餐饮企业、国家4景区、国际旅行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习舞台,为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具体操作规程和各环节运作流程,体验企业文化提供了绝佳的全真环境.

四、改革效果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采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善培养途径等措施改革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了了解旅游外语系学生的质量情况,课题组设计了“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质量调查表”,调查表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14个方面进行评定,这14个方面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专业外语能力,等等.问卷采用莱克特量表分五个选项来进行分析,从很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满意(4分)到很满意(5分),得分越高说明认同或赞成的程度越高.本调查试图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进行印证.2011年11月,课题组让准备于2012年1月开始实习的旅游外语系2012届毕业生把问卷带到实习单位,让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填写.截至2012年4月1日共收到51个用人单位填写的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把调查结果输入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旅游外语系的毕业生表示满意,各项均值都在4分以上.这充分说明旅游外语系经过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毕业生越来越符合用工单位的切实要求.用人单位对本届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水平、日常文明习惯的养成、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方面的认可度比较高.相比而言,在开拓创新意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专业外语能力和岗位轮换适应能力方面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还有待提升.

五、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实践课程不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有的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实践机会少等,根据需要调整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模式,调整学生的实习时间和方式,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各个外语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由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能满足人才需求的课程设置、以“外语能力+旅游要素”为教学模式、以与企业密切合作进行工学结合或半工半学的各种教育途径共同构成.它更能满足新的社会用工需求,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全新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美萍.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主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09(11)

[2]黄继元.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讨[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

[3]杨建芳.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双语学习,2007(11)

[4]胡兆欣.论桂林旅游发展中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25)

[5]梁娇.高职高专旅游外语专业就业现状探析——以桂林旅专旅游英语专业为例[J].世纪桥,2012(3)

[6]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7]潘清.高职高专专业外语教学适应就业需求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9下)

(责编 卢 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