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与萧淑芳:互敬互爱生死不离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36 浏览:17023

萧淑芳于1911年出生于天津,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自幼她就“喜欢世间美的事物”,在绘画方面显现出很高的天赋,“画什么像什么”.

15岁那年,萧淑芳经由她的叔父―我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萧友梅推荐,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3年后萧淑芳作为旁听生进入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油画和素描.

师从徐悲鸿期间,萧淑芳和吴作人是同班同学.那时的吴作人留给萧淑芳仅有的印象是“十分腼腆”.每晚在明灯高悬的画室里默默地画画儿,“不爱理人,给人一种高傲之感.”不久,二人各自去国外留学,就此分离.直到1946年,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举办的画展开幕那天,吴作人作为组织者迎接参展画家时,才与当时在上海市立专科学校担任美术教师的萧淑芳再次相见.


经历了17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两位老同学见面倍感亲切.为此,吴作人特地作了一首题为《胜利重见沪上》的诗:“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

两年后,两人喜结连理.徐悲鸿、廖静文担当他们的证婚人.徐悲鸿还画了一幅水墨画《双骥图》当作贺礼.《双骥图》的画面上是一对昂首飞奔的骏马,斜首顾盼,腾空飞跃,寓意二人在今后漫长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比肩奋进.

从1948年到1997年,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吴作人和萧淑芳始终牢记恩师的厚望,“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敬互爱.”

在吴作人去世前一直生病卧床的6年中,萧淑芳从为他穿衣、洗脸、洗澡、喂饭到推着轮椅陪他散步,始终在他的病榻前守候,连心爱的画笔都未曾拿起.她笑着说:“为他作出牺牲,我心甘情愿.”

吴作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身上盖的白锻中间是一个“寿”字,四周缀以朵朵红梅.这是萧淑芳特地亲手绘制的《寿梅图》,她说:“作人小字‘寿’,我小字‘梅’,合为一体,生死不离.”

丈夫去世后,她又重新拾起了画笔,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去.2005年12月,萧淑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次年春,家人将她的骨灰与吴作人的骨灰合葬在门头沟的万佛林园内,墓前屹立着一座以他们二人为原型的雕塑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