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91 浏览:19004

随着现代基础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实验医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科学精密的医疗器械、实验仪器和先进的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使临床医疗诊断技术水平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当前医疗卫生单位装备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重维修、轻保养,重硬件、轻软件等管理问题.做好医疗器械装备管理工作,是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做好疗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工作是搞好疗养院建设的重点之一,主要是由它的内在因素(即基本要素)所决定.医疗器械装备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定的器械、仪器设备,使用这些设备的技术人员;对医疗系统中的一些主要信息(如、化验、检查报告、疫情等)的获取和监测甚至处理.只要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工作做好了,其它科室的建设就有了基础,各种主要信息的传输过程就不会中断,疗养院的各项业务工作才能够全面开展.

1.疗养院医疗器械的引进

疗养院医疗器械的引进工作,要从疗养院总体发展、专科建设、人才引进、财务状况、设备性能等诸方面综合考虑.

1.1 建立医疗器械引进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医疗器械管理单位及组织结构,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装备规划、立项的原则、程序等.其次,要完善评价、审批的组织体系.成立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进行宏观管理,对本单位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技术问题进行评价、咨询;建立医疗器械论证专家小组,从技术上加强医疗器械的装备规划和立项论证.首先由临床使用科室提出购置申请,从引进设备的作用特点、适应症及临床特点、应用前景及两个效益分析,以及申购科室具备的条件(含人员和场地)等方面阐述立项依据,交由院医疗器械论证小组论证.医疗器械论证小组从技术上引进条件是否成熟,资金上是否允许,人员及场地准备上是否充足等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经论证小组论证通过的医疗器械引进项目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从宏观上对项目进行立项审批.改变过去谁申购谁论证的模式,使论证工作更合理更科学.

1.2 医疗器械引进的原则.从疗养院发展及学科建设来讲,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①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疗养院的基础医疗器械的特点是数量不多,低,多是共性设备,各个科室都使用.这些医疗器械的规划和立项往往紧跟疗养院总体规划.②添置专科医疗器械,形成特色专科.要扩大疗养院的知名度,必须要有品牌专科,甚至名牌专科.因此,疗养院不仅需要一流的人才,还需要一流的医疗器械,再加上一流的管理,才能形成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品牌,因此疗养院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先进的专科医疗器械,用来建设特色专科.

从引进的医疗器械本身来讲,须遵循三条原则:①技术上先进.这是引进医疗器械首先要考虑的,引进的医疗器械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代表当前该领域的发展潮流,并处于领先地位,否则可能会出现医疗器械刚引进就出现技术落后淘汰的情况.②功能上适用.医疗器械的功能配置很复杂,尤其是大型医疗器械更是如此,常用功能和在近期就能开展的待用功能可以选配,近期不能开展的待用功能可以暂时不配,待条件成熟时再加配,这样可以做到既够用又不浪费.③经济上合理.医疗器械有很多档次,产品有进口的和国产的,品牌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档次有高档的和低档的,在医疗器械立项时要充分考虑引进产品的档次,能用国内产品的就尽量不用进口产品,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做到经济上合理[1].

2.医疗器械的采购

医疗器械引进项目一经正式立项,就可进入采购阶段.医疗器械的采购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供应商的评审.医院应成立医疗器械供应商评审小组,对给医院供货的厂商,应从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特别是售后怎么写作情况、产品质量、及怎么写作情况等内容对其进行供货资格的评审,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同时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实施监控,实行动态管理.

2.2 采购方式的选择.凡符合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的项目,应不折不扣地实行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需配置许可的大型医疗器械应相关审批手续.不纳入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的项目,医院也应成立由医疗器械科、使用科室、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成立的采购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实施采购.谈判是医疗采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医院是否能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在组织采购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公平竞争、公开招标、集体决策、择优选择的采购原则.临床急需的临时性采购医疗器械,可采取医疗器械科先行采购,后向采购小组汇报的形式实施采购.

2.3 采购物品的验收.购入的医疗器械,坚持安装验收制.在安装过程中,器械科技术人员和使用科室共同按合同条款对设备型号、外观、性能、附属设备以及试机情况进行逐一验收,并填写相应的安装验收报告,共同签字.设备运行正常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验收合格医疗器械方能入库、记账、制卡.

3.医疗器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3.1 加强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医疗器械使用效益.医疗器械要通过人实现它的价值,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效益.通过岗位培训,以经过培训的人员来带未受培训的人员;利用供应商上门安装、调试、维修的机会虚心求教;自查资料,逐步摸索等各种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3.2 完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管理.依据仪器操作手册,由设备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同时要保证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等)符合仪器开机条件,有些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上机操作.在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上,实行“五定”制度,即:定设备、定人使用、定人管理、定责任、定期维护保养[2].实行按级负责制,使用者对管理者负责,管理者向器械科主任负责,器械科主任向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负责.

3.3 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建立总账、分账以及管理档案,科室建立分户账,注明名称、型号、规格、单位、国别、使用科室、启用日期、保管人.每台(套)设备均建有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履历本、设备筹购资料、计划论证书、订货卡片、合同书、验收鉴定及结算单据(复印件),设备技术资料、产品样本、使用说明书、损坏事故报告和处理资料等.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此外B类以上医疗器械均建有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登记表、操作规程、使用记录、交接记录、检修记录、质量等级鉴定等.登记本随机保管,由使用者负责登记.

3.4 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医疗器械交接.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我们要求严格交接手续,定期进行检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每年对装备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和下一年医疗器械管理计划.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医疗装备进行一次检查,查找、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小组和管理者每月对所负责的医疗器械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否及时填写有关的资料和进行保养,有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用者要不定期进行检查,一般开机前、关机后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管理者[2].

军队人员流动性较大,更要严把交接关.人员调动前,要求上一级管理者对其所负责的装备组织进行交接,确认数量质量完好后交接方与监交者同时签字.要求装备完好,数量符合(包括零配件),资料齐全,同时还要调动者将技术资料留下,确保了装备使用管理的延续性.


3.5 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确保医疗器械完好率.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管理,是保证各种医疗器械正常使用和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医疗器械必须制定保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工程技术人员配合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一起做好仪器的年度维护保养工作.这项工作又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保养,即由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进行保养,把使用与保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必须对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使用保养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保养技术培训和设备保养考核;二是专人保养:由使用科室指定熟悉仪器设备结构和性能的技术人员负责定期保养,主要是进行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或进行局部检修与调整;三是预防性保养:由科室保养负责人与修理人员共同进行,定期对设备的部件进行检查维修,必要时更换零件,预防设备损坏[3].

医疗器械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修,院内力量不能解决的故障,不能让人乱修,要及时通知生产厂家来人维修,确保把有限的维修经费用到实处.医疗器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情况应及时登记,以备作为医疗器械效益分析及日后报废的依据.


对不能修复或失去修理价值的医疗器械,首先由使用人员提出报损理由和原因,再由科室领导会同医疗器械科作出鉴定,然后报院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及时报损手续,对大型器械的报损,应报卫生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医疗器械的管理贯穿于医疗设备的运行全过程,做好医疗器械的全程管理,将为疗养院规范地写好、用好、管好医疗器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