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恐惧症患者修复治疗的护理干预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56 浏览:13116

摘 要 :牙科恐惧症又称牙科焦虑症,是患者因对牙科诊治过程某些环节的害怕而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修复牙科恐惧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主观因素、治疗过程及医源性因素这三个方面.本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介绍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 键 词 :牙科恐惧症;修复治疗;护理干预

牙科恐惧症是患者因对牙科诊治过程或牙科诊治的某些环节的害怕,而呈现出紧张、焦虑.其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高声呼叫,呼吸困难,躲避或拒绝治疗[1].牙科恐惧症的出现影响患者与牙科医生的合作,降低诊治效率,甚至诱发各种意外,造成严重后果[2].本文旨在对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牙科恐惧症进行概述,并探讨在护理过程中对牙科恐惧症患者的护理干预.

1口腔修复牙科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患者的主观因素、治疗过程及医源性因素.

1.1主观因素 患者的自身心理因素.

1.2在治疗过程 主要是疼痛感,疼痛感来源于麻醉注射、牙体制备、排龈等.其次是治疗时产生的不适感,如制取印模时发生的恶心,粘接过程中的特殊气味等.

1.3医源性因素 患者以前不愉快的牙科经历、陌生的就诊环境、特殊牙科器械等.

2护理干预

2.1主观因素的干预 患者候诊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诉,就诊的目的;了解患者的职业背景、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了解患者产生恐惧的原因,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患者恐惧感,使患者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2.2治疗过程的干预 患者接受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过程.麻醉注射前,让患者闭上眼睛,以免因视觉刺激产生恐惧.注射过程中,用鼓励性话语,对患者表示高度的同情心,理解其疼痛.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适感作相应疏导.如患者制取模型过程出现恶心、呕吐时,引导患者放松、调整呼吸节奏;对于粘接材料的特殊气味及刺激性,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该材料无毒无害以消除其恐惧、紧张情绪.


2.3医源性因素的干预 改善就诊环境影响 为了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护理人员可带领患者参观诊室,熟悉诊疗环境,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营造舒适优雅的候诊及诊疗环境,保持操作台干净整洁,器械摆放井然有序,也可间接消除患者顾虑,降低牙科恐惧症的发生率.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精湛技艺会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完成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牙病诊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需要更好的治疗体验.因此,帮助患者消除心理恐惧是口腔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修复专科护士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读懂患者的心理,因人而异,耐心疏导.把牙病诊治过程中患者的痛苦以及由此引起的恐惧症降到最低限度,使更多的牙病患者得到舒适和高质量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