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如“非典”来临,慢性病患者找谁看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49 浏览:119779

在“非典”期间,很多慢性病患者因怕去医院而中断常规治疗,以致病情恶化.少数患者没有倒在“非典”之下,却因“失治疗”状态而死于原有的慢性病,令人扼腕痛惜!

客观地说,当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难做到真正的治愈.治疗的关键,是长期随访,适时调整方案,防止病情波动、恶化或出现新的并发症.这样,疾病虽然存在,但患者仍可平稳地生活.如因任何原因中断治疗,病情就可能失控.

自从“双解除”以后,我在门诊连续看过好几位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他们因“非典”不敢来医院,以致病情明显波动.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只要有病就上大医院,认为那里设备好、专家多.但又苦于患者多,等候久,看病时间短,和医生说不上几句话;要想找一个相对固定的好医生,更是不容易办到.虽然对此不满意,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对此,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患者平时基本上靠在基层、社区的全科家庭医生照顾.医生不但熟悉患者的病情,而且对其工作、生活、性格乃至家庭情况都十分了解.医患之间联系也比较方便,慢性病患者一般不用到大医院.如果出现某些基层医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才临时往大医院转诊.当年我在国外一个心脏病专科医院工作时,门诊患者很少,多半是由家庭医生写一份近似于《会诊请求单》那样的病情摘 要 ,把患者转来.目的很明确,都是为解决某些诊治上的疑难问题.因此,门诊医生的任务也不很重,一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多半不超过10个患者.这样,专科医生就有较充裕的时间,可以详细了解病情,根据家庭医生提出的问题,安排必要的特殊检查.明确诊断后,向患者做适当的解释,提出治疗建议,并给家庭医生回一份书面材料,将患者转回.对少数病情复杂、须收入院处理者,也及时通知家庭医生.出院后,仍将患者转回家庭医生处照顾.这样,患者平日都由家庭医生管理,大医院、专科医生与患者之间,基本上只是一种临时关系.那种做法,很值得借鉴.

近些年,国内也开始重视发展全科医学,注重发挥社区全科医疗怎么写作人性化、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的特点,让社区群众能就近得到可以信赖的医疗保健.对一些疑难问题,通过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来解决.事实证明,社区医生通常可以解决70%~80%的健康问题,这样对患者很有利.

当然也得承认,由于我们目前的社区全科医疗工作尚在初始阶段,发展不平衡,医生水平不等,设备条件较差,并存在药品不全等问题,因此人们对它的信赖程度不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此次“非典”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维护健康的需求,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卫生体制的改革,促使社区全科医疗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迅速发展.

据悉,北京有几个社区保健站在“非典”流行初期及时发出公告,请发热患者直接去医院发热门诊,让慢性病患者放心地来保健站看病.社区医务人员参照患者的原有治疗方案,结合当前病情,给予妥善处理.通过他们的热情怎么写作,使大多数患者得到了毫不亚于大医院那样的照顾.这种做法,深受患者的欢迎.

如果多数社区医疗保健站点都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怎么写作理念,千方百计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取得他们的信任,那将无异于给卫生工作提供了广大的社会基础,给现有的医院增添了无数的分支机构,给患者安排了常在身边的保健医生.这样,不仅平日可为大医院分流不少患者,一旦发生“非典”或其他类似突发事件,社区医生就能把居民的健康照顾好.那么,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再会发生慢性病患者无处求医的问题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