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视野“破局”高血压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35 浏览:15856

2013年10月13日,在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记者见到了从湖北武汉抵京出席大会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

在众多的与会专家、学者中,记者之所以注意到廖玉华教授,是缘于他此前不久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3届中部心脏病学会议”上提出了“重视基础医学与转化医学研究,以新的视野破局高血压研究”的这一新的理念,尤其是他带领的团队研究出的“高血压疫苗”,更是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关注.在那次会议上,廖玉华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因此,在“长城会”繁忙的会议间隙,本刊记者就上述观点,独家采访了廖玉华教授.

关注高血压,

“中部盛会”的新主题

“中部心脏病学会议习惯上简称‘中部会’”.采访一开始,身为大会主席的廖玉华教授首先概括说,“而且,‘中部会’每年倡导一个新主题.今年会议的主题是‘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同时,今年‘中部会议’的宗旨还可以以‘四个面向、‘四个倡导’给予概括,即:‘面向全科医师、面向专科医生、面向研究生、面向专科护士’;‘四个倡导’即:‘倡导临床继续教育、倡导转化医学教育、倡导医学研究创新、倡导护理心理教育’.而且,今年‘中部会’的学科辐射格局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动中部地区心血管病医疗事业的发展等”

廖玉华教授接着介绍说,今年的“中部会”由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联合主办的.“与会者围绕本届会议‘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廖玉华教授继续回忆说,在4月26日由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曾秋棠教授主持的开幕式上,首先由廖玉华教授回顾了历届大会的盛况并致欢迎辞.廖玉华教授结合我国国情,介绍了我国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防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武汉市心血管病学会近年来在心血管病防治和继续教育方面开展的工作.武汉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李滔主任致辞并肯定了中部心脏病学会议是“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心血管病学术盛会,她表示希望通过“中部会”进一步扩大武汉心血管学界的影响力、提升武汉心血管病的诊治水平,为促进武汉发展成为“中部心血管病疑难杂症诊治中心”“中部医都”贡献力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惠汝太教授、武汉协和医院戴闺柱教授、武汉同济医院郭小梅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扬淦教授、武汉市医学会张宇晴副秘书长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令人忧心的是惠汝太教授在会上介绍的中国农村高血压的防治现状.他指出:中国成年人口在9.4亿左右,其中一半生长在农村,农村高血压患者至少达到1亿.他们收入较低,尽管有新农合,但是,仍然难以支付每片六七元钱的降压药,他们平均每年大约支付2000多元降压药费用.因此,惠汝太教授认为,用于中国农村高血压的防治的降压药,还是应当立足于便宜,有效,副作用小.传统的老的降压药双氢克尿噻与阿替洛尔即符合这一标准.”廖玉华教授继续回顾说,“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Robert J Chilton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戴闺柱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曾春雨教授、郭小梅教授也相继介绍了高血压发病的新机制、新靶点及诊治新策略.另外,杨天伦教授、孙宁玲教授、刘梅林教授、洪葵教授等国内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围绕心血管病临床热点问题,结合指南和临床实践,同与会者分享了心血管领域的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进展.”

廖玉华教授强调说:“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中部会’论坛设有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主题大会、继续教育大课堂解读最新指南、AHA中国CCC论坛、心肌炎心肌病论坛、心力衰竭论坛、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论坛、心血管病基础论坛、心血管病护理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心电学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病例讨论会、论文报告会等内容;有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江苏、山东、四川、陕西、广东、黑龙江、辽宁等十余省市以及美国的128位专家学者‘坐而论道’,2053名心血管专科医生、专科护士、社区医生和研究生参加了大会等”

廖玉华教授对此展望说:“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中部地区,致力于将‘中部心脏病学会议’树立成‘搭建中部学术平台、传播心血管病信息、倡导医疗学术创新、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品牌和特色论坛,为武汉打造‘中部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乃至中部‘医都’发挥积极作用等”

“破局”高血压,

大会主席的新理念

在阐述“高血压防治的新视野”这一话题时,廖玉华教授还触及了我国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他认为:“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农村地区如何开展工作.因为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人口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向他们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同时,我国中部地区高血压防治的现状与全国一样,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尽管有进步,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防治重点应该发到城市社区和广阔的农村.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医疗改革重视了社区和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血压防治有了较大起色.近十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在下降,这是高血压防治的结果.医疗卫生人员在‘破局’我国高血压防治方面功不可没.比如,我们武汉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每年深入农村和武汉社区医院,进行高血压防治和心血管病的继续教育,进行人群的健康教育,利用电视媒体进行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同时,农村和社区医院医生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今年的‘中部会’就免费邀请了500名社区医生参加会议,以便让他们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等”

此前据记者了解,在廖玉华教授的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把基础研究放在了科研的重要位置,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问及此话题,廖玉华教授感慨地说:“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深入持久的基础研究,医学也是一样.尽管医学的基础研究探索性强、研究周期长、对研究手段要求高,但研究的结果往往会在广泛的领域产生影响,因为它能够为医疗、预防的技术提供科学理论根据,指导医学科学实践.” 随后,廖玉华教授进一步介绍道:“我们之所以下大功夫从事基础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临床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心血管病免疫学是我们努力了近20年的研究方向.大家都知道,心力衰竭是21世纪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我们经过十余年的时间,从临床到基础研究,提出了心力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是需要继续探索的科学问题,近十年来,我们发现高血压卒中患者中存在抗血管受体抗体的病人,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病人,应用ARB阻滞AT1受体降压治疗比ACEI得到更好的血压控制.治疗性降压疫苗的发明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产业化研究.近年来,我们还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抗钙通道自身抗体导致病人猝死率增加,并且阐明抗钙通道自身抗体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作用机制.我们提出缺血心肌细胞自分泌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设,阐明了缺血心肌细胞自分泌TNF-α的机制.以上的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均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了相关的论文等”

廖玉华教授强调:“尽管直到今年‘中部会’的主题才侧重于‘高血压防治的新视野’,事实上,重视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研究,以新的视野‘破局’高血压学科研究,却是我们的团队奉行多年的理念等”

高血压疫苗,

学术研究的新成就

在采访中,廖玉华教授还对记者“科普”道:“高血压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而,在目前的学界,对于高血压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另据记者了解,在2013年“中部会”的会议主题“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统领下,廖玉华教授在会上就“高血压防治的新视野”这一内容,做了专场主题报告.

谈及这一话题,廖玉华教授详细介绍说:“我在会上就‘高血压防治的新视野’这一主题的发言中,归结起来,实际上着重提到了以下两方面的话题.第一,我介绍了高血压与炎症免疫的关系.近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已经积累了免疫系统与高血压有关的证据.通过对20525例血压正常的女性平均7.8年的随访,发现高CRP水平者有着更高的高血压发病率.恶性高血压、妊高症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发现抗血管受体抗体,包括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和抗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受体抗体.抗血管受体抗体产生于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推测血管损伤后,抗原暴露或外来抗原交叉反应,触发机体免疫系统.”据廖玉华教授介绍,他领导的团队在高血压的“神经-内分泌-炎症”免疫发病机理和针对性降压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诸多成就.对此廖教授介绍说,“中国目前高血压人群估计2.3亿,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分别约250/10 万人、50/10 万人,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问题是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寻找长效持久的降压药物,对于改变高血压治疗现状具有重要价值.治疗性疫苗是近年来研究靶向治疗肿瘤和慢性疾病的新技术,具有生物靶向治疗目标精确、作用持久的优点,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2008年CYT006-AngQβ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治疗性降压疫苗成为高血压关注的新视野.因此,我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在会上介绍我了们发明的‘治疗性高血压疫苗’.最近,我们在《Hypertension》发表了ATRQβ-001治疗性降压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动物实验研究,与传统化学药物ARB相比,ATRQβ-001疫苗未引起循环或局部RAS反馈激活,抗体半衰期长达14.4天,明显长于目前已知的降压药物,降压疫苗能够长期平稳有效地降压,显著改善了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控制率.”


上述有关“高血压疫苗”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就,引起了今年“中部会”与会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的高度关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ATRQβ-001治疗性降压疫苗具有潜在的优势,应该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给予关注的新视野.

任何新疫苗的问世,其“安全性”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对于廖玉华教授和他的团队发明的治疗性高血压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廖玉华教授介绍说:“治疗性疫苗的安全性的确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在ATRQβ-001疫苗研制工作中,分别观测64周和20周,组织学、免疫学研究,均未发现安全性问题,并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

据记者了解,廖玉华教授供职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雄厚实力.作为该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廖玉华教授简要介绍说:我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60年.2001年、2007年蝉联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原卫生部第一批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消融治疗和植入器械)诊疗培训基地,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近10年来,心内科科学研究快速发展,在心血管病免疫学、心血管分子遗传、心脏离子通道病、基因治疗等研究领域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承担国家973、86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并取得众多国际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名.

另据记者了解,廖玉华教授等主编的国际首部《心血管病免疫学》前不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廖玉华等专家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心血管病免疫学的概念,并分为三篇,分别从“免疫学基础理论”、“心血管病与免疫”、“心血管病实验方法”三方面做了系统、科学、详实的论述等

专家简介

廖玉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学科带头人.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4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奖共6项;发表JACC、Hypertension、JI等SCI杂志论文85篇;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主编,主编《心脏病学》和《心血管病免疫学》专著;致力于心血管病免疫学研究,承担国家973等课题21项,ATRQβ-001治疗性降压疫苗获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