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619 浏览:107427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这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其中,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客观原因,有药价虚高的社会症结,也有国人求医态度和求医方式的缘故.不管是大病、小病,不管是普通感冒、腹泻还是疑难杂症,一股脑儿全部涌向大医院.为此,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求医模式,对此,您有何看法和选择.

(编辑 李 军)

赵春:社区医院得人心

百姓有病看不起,并不是个什么好兆头,在这个“十字路口”,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社区医院的决定,好像一场“及时雨”,人们“久旱逢甘露”,喜出望外.

社区医院最大的特色,就是亲民.医院建在社区里,本身就很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再加上它相对低廉的诊疗费用,使得它跟老百姓的距离又近了一截.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医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怎么写作态度普遍较好,大夫也尽心尽责.

一次,我拿着在大医院开好的注射剂,到社区医院扎了一针,前后只花了1元钱,而同样的治疗在大医院连挂号费带注射费,还有一次性注射器的费用,加起来至少得6元.还有一次,我在社区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价钱便宜得令我吃惊,居然只需9元,要知道,这样的检查在大医院没有二三十元是下不来的.经过这两次亲身体验,我已经记下了社区医院的好,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自然也就不去麻烦大医院了.

大医院的门槛高得让人迈不进去,老百姓自有办法应对.伤风感冒扛一扛,稍有不适找社区,写药只认大药店,不知那些大医院有没有想过自己以后的日子会不会好过呢你看,大医院的竞争对手正在茁壮成长,它们就在社区里,就在百姓身边.


黄河浪:社区医院,让我如何信任你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话说得虽俗气,但实在.无论你是武松还是张飞,病来如山倒,任你是盖世豪杰也只得乖乖的把自己交给医生.此时,医生的话就是圣旨.医生说,要按时吃药,你就得按时服下苦涩的汤药;医生说,不可喝酒,那即便是酒仙李白也得戒酒.

不过,当你去了医院,却发现看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时,医院的选择也会让你十分为难.

当前,国家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正在大力提倡“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求医模式,我也曾积极响应.然而,前不久的求医经历却让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大打折扣.

那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碰伤了膝盖,膝盖上立刻肿起一个小包.不一会儿,这个包就从汤圆大小变成了鸡蛋大小,等我赶到社区医院,膝盖上的包已变成鸭蛋大小.医生让我照了X线片,幸好没有骨折.我问医生是否该用冰袋冷敷,被告知不可以.至于为何膝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肿得那么厉害,他也说不清楚.他建议我回家卧床休息,要侧卧,将肿起来的部位朝下,利用自身的重量压住不让它继续肿胀.

对于这个结果,我心怀忐忑,不知膝盖的伤情到底如何回到家后,家人让我立即去市级大医院求医,在那里,我得到了和社区医院截然相反的意见.医生说我的膝盖之所以肿胀得如此厉害,是因为摔跤后膝盖内的毛细血管大面积破裂出血所致,应该局部冷敷缓解.

摔伤只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事情,我不解的是,如此简单的问题社区医院的医生居然无法正确处置,这样的医疗水平,让我如何信任从那以后,我有点小毛小病都是直接到市级大医院就诊,尽管费钱费时间,可心里踏实,再不必担心被误诊误治.

陈镜光:病不择医,能治就行

诚如饮甘饫肥,可以口福,粗茶淡饭,亦能养生.无论是珍馐佳肴,还是五谷杂粮,于人有益,皆可择而食之.正是本着这样的态度,我每遇上求医之时,常抱以“病不择医,能治就行”的心态看病,结果不仅医好了病,还省了钱.

2000年夏季,一天,我中午回老家看望父母.父亲刚从农田打完农药回来,正吃午饭间,父亲突然狂呕不止,面色赤红,豆大的汗珠成串滚落,全家人顿时慌了,母亲急忙要打120求救,我考虑到家离县城有10多千米路,无论是去还是等都要有较长时间,于是建议赶快到附近的村卫生室救治.正商议间,父亲症状加重,身子近乎瘫软到地上.父亲的病情刻不容缓了!我立即把他架上摩托车让他抱紧我,直奔村卫生室――没有排队挂号,没有繁琐手续,进门就医,卫生室丁医师一眼看出是农药中毒,对我说,若再晚一会儿来,你父亲就危险了.他边说边快速配药输液,半个小时后,父亲终于缓过神来,到了晚上,基本痊愈.时至今日,父亲也没因那次农药中毒而留下半点后遗症.后来,我无意发现,那次为父亲治疗总共只花了100多元钱, 而到县城医院救治,至少得花上500元.况且,当时病情刻不容缓啊!

当然,我并不是主张逢病就往小医院治,而是认为不管大医院还是小医院,能看好病就是好医院.只要是有资质、技术过硬的医院,而不是街头流动的无证游医一类的就行.况且,遇到难治之症,小医院也不会随意接手,而且还会很负责任的建议你转到大医院去救治.

华占和:社区医院的优势是“情、全、活”

社区医院虽小,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优势就体现在“情、全、活”上.只要不断完善,社区医院就一定能承担好社区居民的诊疗重任.

情,是在社区医院里洋溢着的温情、友情.社区医院的医生与社区居民比较熟悉,对每家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都比较了解,一般不会开出大处方或重复检查;诊疗过程也是十分轻松,在彼此亲切的交谈中,补液、注射、换药、检查等医疗怎么写作也在不知不觉地进行.温馨的人文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全,是指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在乎时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也许医术并不十分精湛,但见多识广,内外妇儿等常见病的诊治都行,日常养生保健也能说个一二三四.特别是对社区的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生对他们的病情比较了解,便于比较病情的前后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早发现潜在危险.

活,是指经营上的灵活.在社区医院就诊,手续简便,随到随看,无须排队,不用奔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可以提供上门诊疗怎么写作,这极大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

赵卫宏:社区医院应该小而专

我自己一般只在确信自己患的是小毛病时,如感冒、头痛、腹泻等,才会在社区医院开点药,而一旦自己搞不清是什么病时,就不敢在小医院看了,生怕因为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不高误了自己的健康,而是去大医院检查、治疗,哪怕多花点钱也无所谓.倒是我家小孩有病时基本都在社区医院看.社区医院有一位大医院退休的儿科老医生,水平极高,不管什么毛病都是手到病除,深得居民信任,附近几个社区的儿童基本上都在这儿看病.

因此,我认为,要想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社区医院不必办成“小而全”,应该以“小而专”、“小而精”为特色.即有规划地将社区医院办成一个个和大医院专科诊室相对应的专科医院,如儿科医院、妇科医院、心血管科医院等,其医生可由大医院的专家定期来坐诊,同时将社区的医生送到相应的专科进修,这样,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就和大医院同步了.而诊疗设备方面,因为是“小而全”、“小而精”,设备也以专科设备为主,档次可相应提高.如此,患者就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的社区专科医院就诊.一般性疾病可就在社区医院治疗,大病、疑难杂症则可由社区专科医院转诊到上一级大医院治疗.

周瑞海:我赞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我赞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模式,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也是坚持这么做了,效果不错.

“小病在社区”有诸多优势.一是及时,诊断、治疗、用药、护理都很及时,不必排队等候;二是节省,不仅节省时间,也节省了医药费,还节省了路费,节省了精力;三是价低,住院费、检查费、药费、治疗费均较大医院低.一般性的头痛脑热、感冒发烧、已确诊的慢性病、小伤等,此类疾病社区医院就能诊治,去大医院既没必要又浪费时间和金钱.有一次,我老伴腰痛,社区医生为慎重起见,让我们先到大医院检查,CT检查提示不是腰椎间盘突出,而是一般的腰肌劳损,回到社区医院,医生开了腰痛宁让我老伴服用,同时结合腰部中药热敷、推拿理疗,还非常耐心地教给我老伴自我腰部保健的方法,半个月后,老伴的腰痛症状就消失了,活动自如.

“大病进医院”也是有好处的,当然也是必要的.大医院的医生不仅医学理论丰富,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医疗水平高,且处于医学发展的最前沿,新技术、新手术、新药物大多是大医院先开展使用,有了疑难杂症,在大医院会诊、检查、治疗都有优势.此外,大医院的分科细,专业性更强,疾病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大医院里的医疗设备先进、齐全,药品种类齐全,新特药多,可以满足治疗不同疾病的需求等有了重病、大病、疑难杂症自然还是到大医院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我曾患过敏性哮喘,需要进行脱敏治疗,社区医院由于条件所限,不开展此项治疗,我在市医院做了3个月的脱敏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

我的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为我节省了许多时间,也节省了许多医疗费用,也没有耽误疾病的诊治,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方舟:外国人看病首选社区医院

法国:社区医疗样样管.

在法国,基础的医疗保健怎么写作大部分以家庭医生怎么写作的模式提供.大部分执业医师的工作集中在社区医疗.几乎每一个家庭都通过年度签约的形式聘用一名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除执行医疗工作外,更能提供广泛的医疗专业信息、正确的就医途径并宣传保健知识,是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健康咨询顾问.家庭医生还是一位知心的朋友,与家庭每一成员维持良好的关系,可随时让怎么写作对象找到他,以解决突发性的紧急医疗情况.

德国:社区护理护士唱主角.

在德国,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区护理就在德国卫生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社区护理怎么写作中主要有家政人员(从事家政事务)、护理员(协助护士做好生活护理)、护士(主要从事护理专业工作).无论是护士还是护理员,均要求有5年以上的医院工作经验,其怎么写作对象主要是社区老年人、儿童、术后恢复期的病人、慢性病人和伤残人等,怎么写作内容为慢性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康复和护理工作.每个护士站每周碰头2~3次,所有护士一起讨论护理计划和在病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护士站的每名护士均配有现代化通讯工具,遇事随时联络,每7个护理站归一个总部管理.

日本:老人孩子妇女分别管.

日本的各都道府、政令府、特别行政区都设立了保健所、保健中心,全国共有保健所848所,市街村保健中心1241所,各类保健机构中保健护士达到2万余人.在社区,居民进入40岁即开始建立“健康手册”,接受基本的健康教育、健康诊查等.日本保健所和保健中心对结婚、妊娠、分娩、孕产妇和婴儿,直至学龄前幼儿给予各种健康诊查、保健指导和医疗援助.

加拿大:小型诊所遍布各个社区.

加拿大的密西沙加是个拥有60万人口的城市,但大型综合医院只有两家,其他小型诊所遍布各个社区和街道.加拿大采用的是公费医疗,每个家庭都有家庭医生,每人拥有自己的健康卡,上面记录了所有的病历和保健情况.人们平时看病都与家庭医生联系,不必到大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

南京出台“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强制措施

为改变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不合理现状,南京市卫生局近日出台了《开展社区首诊制及双向转诊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何种情况必须在社区看病,何时才能转诊到上一级医院进行了硬性规定,以引导大医院病人向中小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合理分流.

据该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主要是集中在大医院里. 因为,大医院里技术高、成本贵,但事实上80%以上的患者都是常见多发病,用不着人人都去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大多是病员不合理分流造成的.此次出台《方案》规定在公立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怎么写作机构中实行双向转诊政策,即小病在社区就诊,超出社区诊疗范围和能力的转向上一级医院,病人病情稳定后再转向社区康复,非常有利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