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增设输血方向教学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64 浏览:73490

【摘 要 】通过分析,我国输血技术专业从业人员队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数量少、总体学历层次不高,针对性培养和使用的专职化程度不够等特点,以及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病率长期难以降低,输血相关医患矛盾增加等现象,论证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增设输血方向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知识够用、能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输血人才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输血方向 输血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20—01

当代社会和医学界对输血安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对输血医学教育却并没给予相应的重视.输血安全和输血医学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发达国家30年前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将输血医学教育纳入了正规的医学教育轨道,为安全输血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输血医学教育的起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输血医学教育现在总体趋势是处于起步并开始发展阶段,但和当代医学整体进展潮流仍有一定差距.现今输血医学明显地演变为多学科交叉,单凭既往的模式和经验而不更新教育观念和体制,必然会在新一轮挑战中更落后于发达国家,无法满足输血安全的需要.

1.血站输血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自卫生部2005年发布《血站管理办法》实施血站上岗职业资格考试以来,各级血站工作队伍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血站执业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专业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通过中国输血协会对其单位会员血站人才状况的统计资料了解到:近二十年中,具有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虽已提高三十个百分点,但是具有中专学历的工作人员和无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仍分别超过十个百分点.

我国输血技术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是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数量少、总体学历层次不高,针对性培养和使用的专职化程度不够,这在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尤为显著.因此,要把血站人才队伍建设成为道德高尚、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阵地的高职(专科)院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我国输血医学教育现状

现今,我国医学院校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输血医学教育体系,输血医学教育实践滞后,给临床用血带来了很大影响.2011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1228所,有30所学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设置输血方向的更是屈指可数,并且只有少数本科院校独立临床输血专业,或在临床专业与检验专业下开设输血方向.关于输血医学的实践课程大都由内科、外科教研室实施,输血科或血液中心极少参与临床输血实践教学工作.因此,从事输血工作的人员从业前大都未接受专业的学历教育,中途改行的占绝大多数,输血医学知识和技能皆由后天临床实践获得.

随着时怎么发表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如何降低不合理临床用血比例,如何大规模推广科学的成份输血,如何使有限血液资源合理利用,如何减少某些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病率,如何有效缓解输血相关医患矛盾等临床对输血技术从业员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输血技术从业人员来源局限,知识面不够开阔,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不能完全胜任当代输血医学实践的需要,这也正是多年来输血医学教育落后的直接或间接结果.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增设输血方向教学的必要性

3.1 输血安全保障

临床输血早已告别血管对血管的原始输血时代,在现代输血实践中,血液从献血者血管流出到进人受血者血管的过程,需要经历血液采集、血液检测、血液成分制备、血型与配血、临床输血等多个技术环节.当今世界艾滋病流行、新的传染性病原体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输血安全是很多发达国家早己认识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课题,我国每年仍有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案例.因此,输血人员的职业化是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保障.只有在医学教育领域加大了输血医学的重视程度,在医学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和试图保障血液安全,从专业人员培养到采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等措施提高血液的质量,才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3.2 人才需求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省年临床用血需求仍将维持10%~15%的增长速度.今后除了将加大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力度,建立健全固定献血者队伍外,还要逐步实现由流动献血向固定献血,由随机献血向预约献血,由街头动员向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动员的稳步转移.各级血站已经纷纷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输血科人员整体质量进行人才储备.社会在加大对具有输血技能人才的需求的同时,对教育机构的输血人才输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输血相关课程教授学时大多仅有16学时,并且有部分院校不单独开设输血课程,仅在《临床基础检验》课程中设置6~8个学时,且内容局限于血型与输血,这与临床输血安全和国内外输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

综上所述,有必要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增设输血方向的系统化教学,如开设采供血法规和体系、采供血信息化、血液质量和管理等课程.对在校生进行输血方向的系统化教学,对学生来说,学习输血知识和学习其他医学知识具有同等重要性,可以投入相同的精力,有助于全面推进临床输血安全战略的实施;另外,不仅可以使医学生一毕业就具有比较全面的输血技术和知识储备,为各级单位输送技能人才,还可以凝聚一支全面了解输血医学知识、专注于输血医学方向、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输血人才队伍,为输血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