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北漂梦碎记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49 浏览:106575

“02、03、06、09、11、27;04”这组数字,马啸至今没有忘记.那是一年前,他离开北京时写8000元双色球的选号.那是第二场.五年前,他和父亲赌自己能在北京安身立命,他输了.购写彩票像一次“出”,如果能中个头奖,他就能反败为赢,不用走父亲规定的道路.他又输了.他只能像少年时一样,在父亲的护航下,获得人们羡慕的一切.

父亲铺的路

马啸1981年10月出生,父母均在山西一地级市政法系统工作,父亲身居高位.“老马当兵出身,转业后进了政法系统,他也想让我走这条路”.

初中毕业时,马啸第一次见识了父亲权力的力量.马啸从小成绩忽上忽下,最喜欢的事儿是打篮球.老马在儿子眼里是个“粗人”,不经常回家.那年中考,马啸的成绩毫不意外地距离当年省属示范高中的分数线相差一百多分.马啸着急了,他读的是当地最好的初中,他可从没想过自己考不上高中.陆陆续续地,同学们拿到了高中、职高或者是中专的录取通知书.其他成绩差的同学的父母们都提着礼物四处奔波,老马却不动声色.离开学还有一周,马啸的焦灼和对父亲的埋怨达到了制高点,但没想到,一所省属示范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突然寄到家里.马啸后来才知道,在中考进入录取阶段一周后,老马就已经帮儿子拿到了示范高中的校长批条.为了给他个教训,才瞒了他一个暑检测.那所重点高中赞助费明码标价是两万元,可光有钱上不了这个学校,马啸渐渐认识到老马的“能量”.

在高中,马啸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和广播电台.他天生有一把好嗓子,每周五当一次男主播,让他感觉非常良好.一个不大不小的理想,也在他心中默默地生根发芽.高考后,马啸给自己预估了一个不高也不低的分数,上重点线肯定是没戏,但越过本科线也不是没可能.他在学校发的填报志愿书里,找出了所有二本和专科的播音主持专业.老马看过儿子填写的草表,甩过来一句“胡闹”就不再说话.马啸很想反驳什么,却开始第一次后悔自己耽误了时光,“如果我的成绩足够好,也许就能安排自己的命运”.

“第一志愿,我帮你选好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你也不想想自己的成绩能不能上本科.关键是上了本科,哪怕是清华北大,你以为就能落个有编制的事业单位?”老马甩下自己的决定离开了马啸的房间.一个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对青春期的马啸来说算不上什么.在体制内厮混几十年的老马却特别看重.他的预想没错,多年以后,公务员越来越热.

在填报志愿的短短三天里,马啸用沉默作为对父亲无声的反抗.但老马并没有当回事,他看着儿子在提前录取一栏写下了自己选好的学校,就没再理会马啸在后面的志愿栏里齐刷刷地写满“播音主持”.老马离开家后,约了教委的朋友去吃饭.

果然,高考录取刚刚开始,马啸就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录取学校是一所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一所随处可见警官制服的专科学校,让他“感觉被送进了监狱”.

借来的自由

“每一天,我都在酝酿着叛逃.”马啸这样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

马啸的宿舍住着一位“诗人”,他是另一个地级市领导的孩子.“诗人”本想读中文,马啸本想学主持,他们很快成为了兄弟.老马偶尔会来看马啸,每次来时都会请同宿舍的舍友吃饭.马啸知道,“这是他在帮我织网.蜘蛛的强大,从不在于自己比其他昆虫多出来的脚,而在于那张绵密、细致的蛛网.”

临近毕业,老马就帮儿子安排好了工作,回到市里法院的执法队或者局.

“诗人”的父亲也给儿子做了类似的安排,但“诗人”拒绝了,他要报名参加大学中文系的自学考试.“诗人”的选择对马啸的冲击很大,他想起了自己被搁置的“男主播”梦.

那年直到六月底,马啸还没有回家,也没有带回学校发的毕业生就业三方协议书.老马急了,一天数个追问儿子什么时候回来,他已经为儿子打点好,马啸回来就能进法院的执法队,“比做更安全”.

马啸不得不说实话了,他在里告诉了老马不回家工作的决定.老马大怒,声音在听筒里轰鸣,“要是现在不回来,你以后也别回来”.挂掉,马啸一夜未眠,他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他已经习惯去走父亲安排好的道路,一旦要自己拐上另外一条小路,既犹疑又兴奋.那天,老马也没睡,挂了就找来自己的司机,开着夜车在次日一早赶到了警官学校.

父子见面,马啸一字一顿地说出“你让我自己闯闯”.之后,任凭老马说什么、骂什么,都不回一句话,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离校的毕业生和卖旧货的跳蚤市场.

老马第一次被儿子打败了,他无奈地同意了儿子继续参加自考,工作或者不工作都可以,并提出最好去学法律.之后,他赶回到自己熟悉的城市,打点被儿子“放了鸽子”的各种关系.

马啸则和“诗人”一起留在太原,拿着老马的钱在学校外边租了房子,写回考试指导用书.由于省内本科院校还没有开设播音主持的自考考试,他选择了关系较近的新闻学.两年半之后,他顺利地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马啸知道,老马在背后也下了工夫,父亲在教委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自己,“至少是在论文答辩上”.

拿到文凭,马啸开始和“诗人”一起计划未来.去北京,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这个决定让老马十分窝火,但他知道儿子主意已定后,要马啸答应他一个条件:可以在北京发展五年,好坏全靠自己;期间,家里不会再给马啸任何资助;五年之后,如果马啸的户口、编制、住房没有得到解决,就要接受父亲的安排,回家工作.马啸答应了,五年啊,他相信自己会拥有一切.拿着从父亲借来的自由,他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

失败了的赌约

2006年2月3日,大年初六,马啸站在了北京西站北广场上.他投奔了已经在北京工作的“诗人”,两人在阜石路玉海园小区租了一套两居室,房租每月1600元.“诗人”没有做诗人,成为了北京一家图书出版公司的图书编辑.马啸初去时,这家公司正需要人,因为有熟人介绍,马啸面试很快就通过了.

马啸在这家公司的最初职务是营销编辑,这是一份需要经验的工作.初来乍到的马啸尚未在北京建立起广阔的人际关系,除了“诗人”,他几乎没有朋友.警官学校的同学大多都回到地方政法系统.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只有每1800元的基本工资,业务提成约为0.交完房租、水电之后,口袋里还有不到1000块钱.马啸算过,这些钱就算都存下来,一年以后,也只能购写北京1.5平方米的房子. 日子在维持中向前,播音的梦渐行渐远.来北京的第三年,随着人脉的积累,马啸开始独立做图书策划,经手的几本图书也有了不错的销量.马啸开始向老马报喜,但老马对儿子这份没有编制、不解决住房、待遇和公务员相差甚远的工作却完全不看好.

2010年,马啸来北京的第四年,由于业绩良好,他获得了一次升职做主管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不止是职业平台的扩展,待遇也会升档.马啸踌躇满志,自己是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他提前把好消息告诉了老马.但没想到的是,在最后时刻,他失败了,“职位最后给了副社长推荐的人,是上边的关系”.马啸并不清楚,哪里是上边,但这次失利却令他心生挫败,“或许,老马是对的,这是一个没有关系寸步难行的时代,就像我曾挤掉别人一样,报应终于来了”.


升职事件后,马啸的事业开始停滞不前,老马的耐心也已消耗殆尽.虽然,那一年马啸的工资多时能有一万左右,少时也有五六千元,但北京的繁华地带房价却已突破三万大关,租住的玉海园小区也在不断涨价,曾经的两居室已经涨到了3200元每月.没房、没车、没编制等2011年,老马下了最后通牒,“赶紧回家,法院系统的招考要开始了”.

马啸一直拖到2011年7月,距离与父亲的约定还有半年的时候,考试的前三天,回家了.那场考试,马啸顺利达线了.五人进入复试,只招收一人,老马的关系让马啸成了那个幸运的“分子”.这一次,他扮演的角色和“副社长推荐的人”,一模一样.在职位公示期间,马啸回到北京,辞去工作、退掉房子,只是心里仍旧不甘心.于是,临走的雨夜,他写了8000块钱彩票,做最后的一搏,他失败了.

现在,每天早上8点,马啸就要赶到法院.虽然比北京的工作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可这里的工作要轻松很多.只要闲下来,他就会想一个问题,“如果老马不能为我铺垫前程,对我是幸还是不幸?如果世上没有关系一说,自由是不是就能公平地生长?如果,那个雨夜我中了大奖,北京是不是就能属于我?”

直到现在,老马也不知道那8000元钱彩票的故事,那是马啸自己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选的那组特别——“02、03、06、09、11、27、04”意为“2006年2月3日,来到北京;2011年9月27日,离开北京,5年时光有4年很快乐.”那是只有他读得懂的.

(高国科荐自《中国周刊》)

责编: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