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的现代性困惑讨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75 浏览:32374

【摘 要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史中沉积而成的,是办学的指导方针.但在全球化急剧推进的今天,大学精神显现出现代性的困惑,树立教育理想,关注青年的就业和未来是大学精神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关 键 词 】大学精神 现代性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08-03

谈大学精神实际谈的是大学风格,是在大学史沿袭中凝结而成的一种内外结合的办学风气.“五四”学子罗家伦指出大学精神的凝成需要三大要素:第一是学校本身的历史演进,第二是其教职员学生组合的成分,第三是其教育理想的建立和实施,这三项各有不同但互为因果.①

简言之,大学精神应该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理想性三大特征.

笔者分别对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教育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同学不清楚本校的史、办学特色和办学方针;(2)大多数同学对教师教学方式感到困惑和疲倦,对目前如何应对和调试大学生活感到茫然;(3)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大学意义所在,看不到本校教育理念对自身的实际意义和指导性.多数大四学生在问卷中表明,给自己留下美好回忆的是学校的环境较优美,换言之,大学的外在环境很好,而软环境却没有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学校办学精神,或者说是教育本身.领导人提出当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大学教育也要以历史沿革为精神动力,契合时怎么发表展的节奏,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用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来引领新世纪的大学生.

一 精神动力——史

以北京大学为例,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到蔡元培的北大时代,从新文化运动中心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从100多年前富家子弟的集聚地到如今立志“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北大,北大办学过程中有太多的故事和太多的风云人物值得北大人铭记,而这一切对北大教员和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支持.

每所大学都有其史,也许不如北大历史那样熠熠生辉,但都拥有其所在地的历史民俗和地方特色.就伊犁师范学院而言,1948年4月经伊犁、塔城、阿山三区革命政府批准组建省立专科学校,定名为伊犁专科学校,1949年10月,为纪念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写提江·卡斯木,伊犁专科学校更名为阿合写提江专科学校,1953年4月,阿合写提江专科学校一分为二,一是伊犁师范学校,二是男子高中,1955年9月伊犁师范迁往今伊犁师范学院院址.

至今,伊犁师范学院已有64年的史,拥有哈萨克文化研究所、唐加勒克研究中心、全国唯一的锡伯语研究中心等等,这些“特色”让伊犁师范学院显得与众不同.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史,是伊犁师范学院人的精神动力.当然,再厚重的历史也要拭去尘埃让其散发现代性的特质,或者说使其具有现代性特质,而本院的哈萨克文化研究所就是大学教育现代性诠释的最好证明.2011年,哈萨克文化研究所全面启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的开放课题研究工作,再悠久的民族文化都需要突破传统彰显现代化的气质,固步自封就意味着边缘化,甚至消失.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要想立足必须与他文化融合交流,在交流中体现新时代的气质和生长力,而哈萨克文化研究所成员以及开放课题研究者会把最新的研究带入课堂.教务处处长作为课题改革负责人,引领“大学语文”课题组成员依据地方特色重新编写《大学语文》教材,该课程改革的重心落在使其更适应本院的教学实际,增添的“少数民族文学板块”是其他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所不具备的,教务处的工作理念是“在保持本院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与时代接轨,为地方政府培养复合型人才.”本院的教学管理和科研机构正在逐步从历史沿袭的教育模式中突破出来,制订一些面向社会发展实际、面向未来的新课题.

二 陷入窘境——现实分析

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说大学不是以职业教育为皈依的,它不是养成资格的场所,也不是贩卖知识的地方,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研究真理的兴趣和致力学术的人格.简言之,大学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塑造美好人格的地方.“五四”新青年、后来台湾大学的著名校长傅斯年在演讲中谈到大学教育时曾说“大学必须有大学的样子,包括精神和形式”,“如果问办大学是为了什么,我要说:办大学为的是学术,为的是青年,为的是中国和世界的,这中间不包括工具主义,所以大学才有他的自尊性.”②傅斯年的大学教育理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是专求真理,换言之就是实事求是地做学问,因为“立信是做人做学问一切的根本,也是组织社会组织国家一切的根本”;第二是人格的培养,大学应该是由学术的培养达到人格的培养;第三是爱国,培养青年对国家、对民族文化、对历史的一种认同感;第四是爱人,克服自私心,克服利害心.

可以看出,关于大学教育实质的讨论,傅斯年和他的老校长蔡元培的理念完全一样,但实际的教育情况基本是“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③蔡元培回忆北大教学情况时曾说:“教员自己不用功,把第一次的讲义,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等到学期、学年或毕业的考试,学生拼命地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④100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指出了大学教育显示出的种种不良现象,而100年后的今天,这种现象依然在各大学存在并盛行着,甚至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大学教育实质上已陷入僵化和误区.真正的大学精神已被庸俗和麻木所取代.

傅斯年说大学精神要体现出“爱人”思想,“爱人”应该是一切工作的核心精神,但考察当下的大学精神,普遍状况是“爱”的缺失,“现行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而现行教育的运用恰恰阻碍了爱的交流.因此,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⑤“文化功能”和“铸造功能”相结合的关键因素就是“爱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精神的现代化进程要求教师不能再把教书当做任务或者责任,教育应该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行为,心怀爱意,把自己的所学所知传递给学生,在传递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培养不是靠说教,事实证明说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大学生都有个性,听不进去急功近利的说教,只能用“爱”来鼓舞和影响学生.文化的传递和人格的培养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爱人首先要爱己,爱自己的教师身份,爱自己的工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引导学生,在传递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品质,教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前途.要让学生感到一种现实的紧迫感,“这是因为对他来说,现在比将来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还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充分可能性.他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冲动.”⑥笔者总结调查问卷,分析出几点大学教育的困惑,提出来供大家讨论:(1)有些老师上课笔记多,学生课堂上的很多时间都在记笔记,一方面笔记多了影响听课质量,另一方面笔记会限制学生自主思考的发挥,不一定记下来的就是正确的,更不一定是定论.尤其是文学现象错综复杂,视角不一样观点就会不一样,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课堂多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少,学生发言的机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少.当然,这一方面与课时有关,有的课程因为课时紧张,内容讲不完,没有时间开展讨论活动,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没有转变上课观念,还在用陈旧的教学方式上课,没有完全领会大学教育的精神实质.(3)学生进入大学教育的心理过程有些缓慢,心理上一直在依赖老师或班干部,没有唤醒自我意识,不知道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不明白大学教育更加自由化、个人化,不再是单纯的群体行为. 三 树立理想——教学改革


“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是次要的.如果这种为实现大学理想的活动被消解,那么单凭组织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学生命的,而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合乎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⑦ 雅斯贝尔斯为我们提出了大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在教师身上.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和地位,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占据整个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起到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文化技能和人生经验,按照北大学者梁漱溟的话说就是“以青年为友,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帮着他走路,二是走路不单是指知识技能,而是指学生的整个的人生道路.而学校教育至多是讲习一些知识技能而已,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全部人生道路.”怎样才能做到既要传递文化信息,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想法,以图引起大家的思考:(1)减少笔记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年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减少学生对笔记的倚重,加强学生的自学研究,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比如北大学者胡适就认为自由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应该学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思考.(2)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固定的学习计划中,应该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志向寻找合乎自身发展的精神之路,事实证明,“缺少这种在精神自由中的冒险,也就失去了独立思想的可能性本源,而仅仅剩下发达的专业技巧而已.”⑧(3)考试制度改革.目前本院实行的是教考分离制度,这就很好地缓解了教学与考试的单线关系,教师要为每门课程出八套试卷,考试前教务处相关人员为每门课程抽取八套试卷中的一套,作为考试卷,这在客观上会使教师有一种考试压力,因为不知道哪一套试卷会被抽中,所以八套试卷的内容都要讲到,这样的讲课会更加全面、认真,但同时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讲课必然导致教师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课堂会出现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局面,因为在有限的课时里要涉及大量的课程内容,使得教师会减少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有点像高考前一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没有自己的想象和发挥,学生不会也不愿主动去了解计划外的知识点.通过考试抵达目的,这对于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有独立创造精神的学生来说考试不能意味着什么.当然,考试形式不可废,有心的教师可以在考试的限制下制订适合普通学生的同时也适合有创造精神的学生的试卷.(4)学生自身要对未来有一种危机感.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换句话说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容易找工作,更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教师的教学要唤醒学生的合乎生命境遇的自我意识,而学生本身在教师教育下要对自身境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面对,为自己思考、为命运思考、为未来思考,要做一个有思考力的人,大学教育指向青年的就业和未来,青年要为自己负责,不能浑浑噩噩地生活,当别人努力尝试唤醒你时你要具有愿意被唤醒的心理机能.

大学精神就体现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大学精神也要具有现代化气质和内容.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学生也不能再被动地接受,要唤醒自我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精神贵族,其本质在于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并努力让其变得更好.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