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进展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51 浏览:70864

【摘 要 】 随着接受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逐渐增多,术后康复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本文对影响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的康复训练,并对对未来康复护理工作内容提出展望.认为新技术的出现与术前、术后、出院后护理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临床护理的进步,培养骨科专业化护理人员,实施正确的康复训练,动态、连续的康复指导,从而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 键 词 】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中国分类号】 R85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25-0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在我国始于70年代初,至今已经历了近40年历史.THR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肿瘤和结核等髋关节疾患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与脊柱外科和关节镜一起,被誉为现代矫形外科的三大里程碑[1].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展的同时,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THR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术后早期实施科学的功能锻炼,后期康复护理指导,可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使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2].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手术适应症进展

骨性关节炎造成髋关节严重的功能丧失是初次THA的主要适应症.此外,其适应症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某些髋部骨折、肿瘤、Peget病性关节炎等.有专家认为,在适应证选择上,最为重要的是疾病的种类和程度以及患者所面临的社会生活需求.对于施行THA患者的年龄选择,以往学者们考虑到THA的骨水泥老化、检测体耐磨性能、患者活动量、检测体存放时间以及患者对手术本身的耐受性等等问题,因而认为以60~75岁为宜.目前,随着对生物材料的深入研究和置换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年龄限制已明显放宽.冯经旺[3]等认为,Garden III和IV型股骨颈骨折有手术指征、身体条件较好的高龄老人,因骨质疏松等原因,内固定往往可能失败,可行THR,但要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以保障手术安全.近年在选择THR时,国外学者提出"黄金时代"一词,也就是强调把握手术的最佳时机.要在患者精力、体力最旺盛的时期,采取一切必要的治疗手段,使他们战胜疾病,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2.术前护理干预

2.1术前心理康复教育:心理护理是成功实施手术的重要环节.患者术前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因髋关节功能障碍、疼痛、行动受限而急切想改变现状;另一方面又担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不佳,术后不能恢复关节功能,担心不能耐受手术疼痛,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等[4].充分的术前评估与护理不仅使医生和护士都更好了解患者情况,也是让患者和家属有意识的主动配合围手术期康复工作,做好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5].①首先建立干预的基础,接纳和尊重患者,耐心认真地听取患者对疾病的感受和陈述,取得患者的信任.②护士以温和诚恳的态度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嗜好、家庭状况、入院后的情绪反应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和防御方式,调动患者潜在的积极性,及时消除不良心理,提高心理应急水平,为实施康复训练打好基础.

2.2模拟康复训练[6]:指导患者模拟演练术后要进行的康复训练程序.首先介绍术前训练的目的、重要性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使其积极配合,然后将动作、要领、方法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由专科护士单独指导,使每位患者熟练模拟整个程序,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打下良好基础.康复训练程序分为4个阶段.床上训练:第一阶段肌力训练和第二阶段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要求患者掌握,患肢完成有困难用健侧肢体练习;离床训练:第三阶段负重与行走训练和第四阶段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由专科护士反复模拟讲解动作要领,使患者能熟记掌握.按统一程序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使患者能够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

3.术后康复护理

精湛的手术技术必须结合完善的康复护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主导作用,以心理康复促进功能康复,将心理康复作为全面康复的枢纽.心理护理的这两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术前护理以消除术前焦虑、紧张,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为主;术后心理护理是术前心理护理的延伸,以解除对疗效的预期、疼痛所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为主,指导功能锻炼和增强康复信心为重要方面的阶段.国内一项针对患者术后的需求和护理对策的问卷调查显示,所有患者回病房后,首先最都想知道手术成功与否,且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问差异无显著性,在得到手术效果告知前紧张情绪达到高峰,如果此时未能给予及时的应对,可能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使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医从性降低.患者对疾病相关康复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增加他们康复的信心,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往往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希望知道的有关知识后,焦虑情绪才能有效的得到控制.做好以上护理的工作,下一步的功能锻炼指导更容易进行.


4.康复训练

4.1术后康复训练: THR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实施是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动态的、连续的、有计划的康复指导训练,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早期活动是 THR术后获得肢体功能的金标准.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当天,即可给予人力挤压腓肠肌,病人主诉疼痛应提供有效的止痛方式,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主动用力做踝关节的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第1d可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或等张训练;术后第2d-3d,拔除引流管后,应用CPM机训练;术后第3~5 d,协助患髋伸直状况下进行患肢的抗阻内收和外展等长肌力训练;术后第6d,进行卧-坐-立-转移训练;术后第7d,进行上下搂练习和跑台慢速走(适用于髋臼和股骨检测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患者).方汉萍认为 很多患者常受疼痛耐受差异、手术方式或身体情况等因素影响,无须硬性规定康复训练从哪一天开始,可根据对患者的评估结果和个体差异,指导患者在术后3d内开始进行训练,这样即体现人文关怀,又可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开始下床行走的时间早迟视患者康复情况、检测体类型、外科操作情况而定,如果是初次接受THR手术且未植骨,软组织剥离损伤少,则术后5~7d即可下床训练,练习步行,但在离床前要在床边进行适应性训练,防止长期卧床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不适;如髋翻修术患者体质差,下地练习步行时间则相应推迟至术后3个月.先协助床边站立的练习,2次/d,待适应过程后再练习行走.借助步行器或双拐进行:坐位到站位触地训练,拄拐站立,患肢不负重;站位到行走训练,骨水泥检测体固定型患者下床时即可负重或部分负重训练,非骨水泥检测体固定型患者下床允许少量负重,从脚尖点地→部分负重→完全负重;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手术3周后可进行踏车练习,最好在有康复中心、康复器械及康复治疗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

4.2 院外康复训练指导 :出院后康复的重点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 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肖雪芬等的研究认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急需建立一种长期的随访制度和动态、连续的康复指导.院外康复训练指导,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出院后因信息中断在康复过程中所处的盲目状态,出院时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1)做到六不要:不要双腿交叉,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和矮椅,不要弯腰抬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 不要使用蹲厕.(2)全髋术后软组织修复需6-8周时间,故6~8周内严禁屈髋大于90.(3) 康复疗程中应遵循患肢不负重的双拐行走一患肢部分负重的单拐行走一弃拐行走的原则.3个月后病人可弃拐行走并进行简单的活动.弃拐外出时,尽量使用手杖,注意安全,预防意外摔倒.为确保安全,建议终身使用单手杖.

五、总结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创伤及骨病的高发率必将导致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人数递增.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对于患者而言,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和康复护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重视在THR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的专科护理、康复训练及指导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行为等,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护理中发现,病人康复意识淡薄,对医护人员的指导不能按期完成,尤其是出院后康复训练常常中断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未来护理工作重点应放在:完善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运用多样化的宣教方式,如多媒体应用、小讲课、宣传栏等,使病人易于接受宣教内容,取得实效;培养骨科专科护理人才,实施全面的专科训练;建立一种长期的随访制度和动态、连续的康复指导,便于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使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管理,消除患者出院后因信息中断在康复过程中所处的盲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