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急诊护理管理现存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10 浏览:105186

医疗护理行为作为一项复杂、高风险行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每一环节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通过对2011年某区下辖17家社区卫生怎么写作中心,4个卫生怎么写作站点,2所卫生院进行医疗护理质量的半年工作检查与调研,发现社区急诊护理质量管理现存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现将工作思路与大家分享.

社区门急诊护理管理现存问题

组织管理:有些社区卫生怎么写作中心的急诊科设在2楼,没有电梯,急诊抢救床床头架不能移动,遇急需插管时操作不方便.各中心都制定了有完整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抢救流程制度,但管理的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

人力资源:急诊护士护理梯队形成不够.急诊护士中工作年限在5年内的比例70%以上;部分把未进行本中心通科轮训的护士派在急诊科;90%的急诊护士没有派往上级医院进行急诊轮训史.急诊护士年资低,导致社区急诊护士整体队伍的技术不熟练和经验不足,专科水平更是匮乏;法律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弱.

患者:患者在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经济情况、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情况等方面存在风险.存在风险的患者应当是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人群.

护理操作技能:有计划、分层次组织护士开展继续教育、模拟急救演练不够,甚至没有.低年资护士在考核中静脉穿术的成功率75%,存在的问题是:准确率低、药物外漏、外渗.原因是未接受规范培训,操作前对患者没有充分的评估,未履行告知义务,不熟悉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应急状态配合能力差等.

急救药品、设备器械:各社区中心及站点急诊科都有急救药品与器械检查登记本,但对急救药品的作用及剂量不熟,有些器械管道老化,没有发现问题的说明与调整.抢救物品不齐全,用过的不能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使用后不能及时消毒维修;部分设备因使用少而维护保养不当问题.

社区门急诊护理管理的对策

抓制度,强化质量措施:针对常见风险因素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如:急救流程和应急预案,包括急诊怎么写作制度、危重患者转运制度、护理风险警示报告制度、“绿色通道”怎么写作流程、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急诊科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许多医疗缺陷都是与医疗制度执行不严或违反操作规程有关.必须建立、完善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规章制度,使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绩效考核制度:作为社区护理管理必须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绩效考核制度,成立院科二级质控,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质控检查,并将存在的缺陷与绩效奖金挂钩,这样才能促进制度的落实.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护理部、科室要不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开展专科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对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分层进行培训,要求护士人人掌握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对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知识、急救药品、抢救程序及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使其掌握专科急救技能,每年对全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的技术的演练及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利用大医院托管社区的资源,寒暑检测选送护士到上级托管医院急诊科进行短期轮训,也可把大医院的护理专家请进社区进行专题讲座,提升社区急救的整体水平,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


加强模拟急救场景联合演练:模拟场景培训能够提高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是一系列复苏技术按规范流程实施的结果.模拟场景培训强调场景的真实性,特别强调团队行为,关注医生为主导的一系列复苏技术的实施与配合.有效避免了医生单独抢救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与实施高级生命支持的矛盾问题[1].

加强对学生、教师、社区居民各种急救知识的培训普及提高自救互救意识:我中心也是所高校医院,把“院前急救”作为常规开设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并于2007年成功申报学校“精品课程”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处、研究生处联合,对学生骨干、卫生员周期性开展各种急救培训班,进行系列培训;与学生“”等社团联合,不定期举行院前急救讲座和技能培训、操作演练.

急救物品与仪器的管理:急救仪器和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急救药品物品做到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保存、定期检查.班班交接,要求每次抢救结束后立即补充消耗的物品;对抢救仪器,每周进行保养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贵重仪器建立检查维护登记本,防止因器械维护不当,延误对患者的抢救.认真执行抢救工作流程,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重沟通技巧,化解风险:定期对护士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让每名护士都掌握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并根据急诊患者的特点灵活运用.改善怎么写作态度,掌握沟通技巧.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接受和承担风险.

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风险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向护士说明风险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面临风险的大小,而不能反映护士的工作业绩.努力打消护士的顾虑,鼓励护士积极呈报护理风险事件.

建立社区急救体系的保障因素

建立适应我国现状面向国际先进水平的社区急救网络框架:根据国家对社区发展建设的要求,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120急救网络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立“社区大众自救互救-社区医院急救-中心医院标准急救”的体系,也只有形成“全民大众-120网络-医院救治”体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急救体系,改进我国的社区急救水平,最终与国际接轨[2].

急救“黄金10分钟”的新理念:急救的时效性要求是建设社区急救的出发点和归宿.时间是急救发展的导航标.一切急救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脑功能成活体,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只能耐受4分钟,进行心、肺复苏(CPR)后可以延长至20分钟;早期除颤,即5分钟以内的除颤可以提高成活率;10分钟以内对于严重失血、窒息、气道梗阻者进行正确救治,可以成功挽救2/5的猝死者.而目前,120往往不能在10分钟以内到达事发地点.所以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黄金10分钟”的时效性是由家属、社区居民、目击者拥有.这个时间段的时效性远大于其后的专业人员抢救.所以建立社区大众的自救互救网是社区急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讨 论

社区急救是社区医疗怎么写作的重要环节和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医疗怎么写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提供的怎么写作已不再局限于往日的治疗感冒、输液、测血压,而将承担更多的院内医疗怎么写作和社区的急救工作.其中危重症患者的先期救治是否及时到位成了衡量一个社区医疗水平的标准.

社区急救是EMSS中尤其是院前急救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社区内危重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1年中心3年共急诊出诊1132次,而社区急救在利用黄金时间方面更具得天独厚优势,能及时准确地将急救医疗送到患者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治疗的空白时间(即发病后到获得救治的时间),为专业院前急救医护抢救赢得了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救护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行业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的“高危作业”,急诊科可称为“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疑难患者的诊治中心”,不难看出,急诊科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护理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护理的整体水平,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晓凡,张长春,张振新,徐科.模拟急救场景培训对心搏骤停院前复苏及其效果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12):1332.

2 何忠杰,马俊勋.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