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问题与

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07 浏览:11823

摘 要 :近几年,我国工科类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一直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在其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已成为我国工科类高职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分析了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加快工科类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工科类,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建议

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工科院校被喻为“工程师的摇篮”.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正日趋显示出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意义,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已成为我国工科类高职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为社会更快、更好地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工科类高职人才, 深化改革我国的工科类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国家产业现代化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己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首先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兴起,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是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大国,如今全美拥有各类高校四千多所.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进行,社区学院由社区出资兴办,其职能包括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大学转学教育等,其中职业教育是其最主要的职能,旨在培养半专业技术人才或半专业熟练工人.在德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校企联办的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大多是由原德国工程师学校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改制而成的.脱胎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高等专科学校,仍保留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在英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多科技术学院.通过合并己有的有关学院,建立少量的多科技术学院,并提出多科技术学院不再是大学的候补者,而是与它们平起平坐的院校.多科技术学院的特点可以用“灵活多样”来概括.还有日本、法国等教育大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但还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兴起于1980年的职业大学.90 年代以来,在我国社会大转型、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更加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党的十七大报告同样强调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和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响应十七大的号召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过 20 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工科类高等职业技能教育,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发展和创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阻碍和困难,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我国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历史较短,又一直受传统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其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发展比较快,但是,高职学院建设起步较晚,升格或重组而来的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陈旧、落后,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在政府资金的投入上,主要用于普通高等教育,而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上的资金很少,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根本得不到任何政府资金投入,高等职业教育只能处于维持阶段,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硬件建设[1].由于目前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相对比例极少,使得职业技术学院缺乏必要的教育经费来源,因而在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捉襟见肘,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需要大量实验设备和实训室,办学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学生收费也普遍偏低,政府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大大限制了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高职院校生源少且质量偏低

高等职业教育虽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学生录取在高考录取中属于最后批次,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一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弱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与本科批次的生源比较,明显处于劣势.生源受到限制,学生生源数量较少.

(3)教材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符合我国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尚未完成,很大程度上教材还是按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确定,以学科本位设置专业,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一直存在.教材上难以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4)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高职院校为了增加生源,提高生存空间,另辟蹊径者不在少数.多数院校会针对市场发展需求,考虑增设新型专业.但缺乏认真的市场调查,或者在专业开展上不顾自己的教育条件疲于跟风,盲目设置所谓热门专业,不能把自己的优势和市场需要结合起来,导致资源浪费和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或者只重视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和层次低的专业,缺乏品牌和特色专业,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质量难以达到企业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

(5)校企合作分离明显

工科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性技术人才,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必须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产业、企业相结合,而当前我国的工科类高职教育在校企、产学的结合上并不是很紧密.大多数院校只停留在教学实习层面上的合作,企业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未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协作,以致教学脱离实践.这样的分离格局很难培养出具有“高、职、工”的特色人才.

(6)对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要求高,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工科类课程多数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多数高职院校从2006年左右开始招收研究生,他们大都缺乏工作实践锻炼的机会,没有成为“工程师”的现实土壤,无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素质教师[3].另一方面,在经济待遇方面,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经济待遇偏低,这直接造成很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人才,不愿意选择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

四、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对加快我国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办学模式,走“一主多元”的发展道路

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着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的实践.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仍以公办为主,但已开始打破政府一家独办的传统格局,逐渐出现了多体制办学的良好势头,而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尽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是我国的当务目标,但国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更多的只能是政策上的导向和支持,不可能指望有相当配套的经费投入.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只能走“一主多元”的发展道路,即坚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种产权所有和多种办学模式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高职、国有民办高职以及民办高职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中经费投入紧缺的现象,逐步提高办学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