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检别迷信“豪华版”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54 浏览:154431

人们对癌症越来越重视,许多“豪华版”体检套餐里也随之加上了肿瘤项目的检查,有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的参考值及意义,参见《家庭医药》2009年12月上旬刊53页、2010年1月上旬刊59页――编者注)检测多达十余项: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CA125(一种癌抗原)等甚至将CT、PET(核医学的一种影像技术)、电子胃镜、肠镜等列入常规体检项目.

实际上,这样检查的意义还没有得到普遍证实.癌症筛查并不是把体检项目简单叠加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做有针对性的检查.

肿瘤标志物――能力有限

很多体检机构都会炫耀自己的高端仪器和高级检测技术.但是,健康体检是对疾病的初步筛查过程,并不是诊断肿瘤的唯一方法.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检查结果正常,防癌概率也越高,也没有任何肿瘤标志物能100%查出肿瘤患者.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物质.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记物就可能会相应升高.因此很多人认为,肿瘤标志物异常就可以直接诊断肿瘤,反之,那就说明肯定未患肿瘤.

其实,对肿瘤标志物的作用不应过分夸大,它们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仅供诊断参考.一般情况下,单次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也不是太多,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可考虑进一步检查,或者动态观察、定期复检,排除癌变早期的可能,不要过于紧张.因为除癌症外,炎症、妊娠、风湿、前列腺增生或服用某些药物时,一些肿瘤标志物检测值也可能增加.

当然,很多癌症发生时,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会升高,比如前列腺癌(可查PSA)、肝癌(可查AFP)等特异性较强的癌症,肿瘤标志物结果异常对诊断有较大作用.但对一些特异性不强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肠道肿瘤等,肿瘤标志物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即使检测结果正常也可能已经患上癌症.可见,试图通过体检来筛查某些癌症,有时好比“大海捞针”.


除特异性外,肿瘤标志物检测值的异常程度也有较大意义,如果检测值升高明显,则患癌症的可能较大,应该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需要时可做PET-CT等检查,如果检测值持续升高,就要怀疑是癌变在发展,如果一直没有明显升高,一般是良性病变,可能只是炎症,如果癌症患者手术后发现持续增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

病理检测――“终极审判”

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是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怀疑肿瘤者,如要得到确定答案,最好进行病理检查,即从肿瘤组织上取一小块进行检查,这样的结果最直接、最准确.

编者:病理活检虽然准确,但也有一定风险(如可能引起感染等),花费也较高,因此,症状、影像学结果特别明显,身体较差或经济上有困难的部分患者,综合考虑,或许可以不经过病理检查而直接诊断癌症并展开相应治疗.

因此,对癌症固然应该重视,但抽血验癌有其局限性,不应盲目相信检测结果,更不要迷信所谓 “豪华版”防癌体检.在体检之中加入过多的肿瘤相关检查,经济上不划算,效果也不是可以完全让人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