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当天才没有灵感,他们也都默默打坐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012 浏览:72444

人都爱天才,因为这个词美妙清脱,带有神赐的恩德;但大多数事实却是,每个一朝成仙的传奇,都曾默默面壁打坐渡尽劫波

最近,卢浮宫有个《拉斐尔最后几年》的展览.以我所见,看这展有两件事令人鼓舞.一是因为作品齐,易于对比,你能轻易发现,拉斐尔25岁时的画,就是不如33岁时的出色,就是说:这么大的人物,也是一点儿一点儿进步,而非娘胎里出来就秉笔能画的.二是展览里抖出了他的一些草稿.你会发现:拉斐尔那些被艺术史家齐赞为信手拈来的神作,也都是有草稿的.实际上,拉斐尔的草稿和如今一个艺校学生的一样,有叠笔、有勾勒、有许多不确定的试探定型,也缭乱,也杂散,总之,地道的草稿.

画画有笔触这回事.19世纪法国首席浪漫主义狮子德拉克洛瓦,是第一个公开嚷嚷“我要把笔触留给人看”的人.在他之前的古典画家,笔触线都收拾得干净,乍一看,画凭空生来,清静细腻、毫不费力,草稿都不用打似的.事实上,他的草稿,就像是一个没打扫过的厨房现场.你会恍然大悟:噢,虽说还是非普通人所能想象,但他毕竟是人,也像凡人一样要打草稿啊!


古今中外的传说里,都很爱描述匪夷所思的天才,而天才必会得上天灵感庇佑.古希腊诗人觉得,只要心诚,奥林匹斯山的神灵会特给他们面子,忽然送出“长翅膀的语言”,把观念“送进人们的心间”—听上去,有些像每逢期末考试到来时,中学生一起膜拜的“考神”.这里面有种类似的价值观:文思、灵感,都是上天赐予.在这些故事里,灵感就像上天赐予的一见钟情,“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一样,照亮了世界.

但是,天才们没灵感时,怎么活呢?

作为音乐家和评论家的科普兰先生,这么总结:无论有没有灵感,作曲家们每天都会“工作”,然后做出点什么,注意是“工作”而非“创作”.众所周知,门德尔松可能是除了莫扎特和舒伯特外,最依靠天才灵感的作曲家.但他的工作态度,参考这个故事:当年门德尔松初见柏辽兹,道不同不相与谋,心情不好,写信跟人诉苦说自己不舒服,“居然两天没能工作”.

说那些伟大烂漫的曲目,都是“工作”出来,而非天才随心所创,是挺煞风景的.世界习惯的想象里,伟大的创作者们都过着颠沛流离吊儿郎当的生活,乐滋滋地充当酒神,把握住脑海里飞短流长的美丽诗句、旋律或形象,然后写字、记谱、绘画,其他时间就用来传传绯闻、喝酒服药、乱搞男女关系.这事很浪漫,但实际上远非如此.20世纪20年代,海明威在巴黎竭力写作.他总结出许多定律.比如:一天中写得最流畅时停笔,第二天才好继续.他不信奉天才,不相信灵感从天而降,他有法则,有套路,然后勤恳地工作.

最后一个故事.

马尔克斯爱用短篇小说来“攒”长篇.实际上,村上春树和福克纳也这样.众所周知的《百年孤独》,实际酝酿了15年之久.在此之前,马尔克斯累计了无数短篇,就像在自己脑海里种起大片森林;直到某次旅游时,他猛然找到了传奇的第一句话:“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等”

人都爱天才,因为这个词美妙清脱,带有神赐的恩德;但大多数事实却是,每个一朝成仙的传奇,都曾默默面壁打坐渡尽劫波.就像天才们最后回顾各自的传奇人生时,总是很少提起他们那些狼藉散乱、堆山填海的草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