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课题设计证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603 浏览:96076

教育部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保障.然而就在全社会关注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一种新的“危机现象”悄然而生,他们又面临着“心理健康”危机.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贫困高中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进行《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虽已开展了十余年,但至今未能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若能顺利开展下去,将起到填补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的空白的作用.从现实意义上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不可否认,在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之前,因地区和家庭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我国各类学校都存在着部分经济窘困,勉力求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贫困学生还占据着一定比例.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功,无疑可让我们广大贫困学生以正常心理学习和生活,从事实上解决许多学校面对贫困学生心理困惑与障碍不知所以的问题,使本课题具有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具有推广的价值.

2.选题的理论支持

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问题,他把焦虑分成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人类的行为多是后天形成的,不良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不适当的学习结果.社会学习论者强调强化和惩罚对学习者再现模仿行为的影响,模仿得到奖励,行为即内化,模仿到不适当的行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改变,有人主张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

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以布鲁纳、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理论学说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景,在内心经过积极地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相似度检测的.用积极态度来思考的人心理是健康的,而倾向于用消极的态度来解释生活中事件和思考问题的人,会出现消极情感,严重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学生厌学与知识类型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密切相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学说把人看成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发现学习材料不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威胁到自己的价值观时,就难以产生意义学习.嘲笑、羞辱、轻视等都会威胁到学生的自我,威胁到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严重干扰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将探明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探究产生的问题症结,探索帮助他们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等行为的心理疏导与干预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为高中贫困学生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身心获得和谐发展提供规律性的策略.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立足学校,对高中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如经济状况、学业状况、心理负担等进行调查研究统计.

(2)沟通家庭,延伸社会,由为学生怎么写作扩展到相关人群,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从个体因素、民族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多渠道、全方位地去探寻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焦虑厌学产生的深层原因.

(4)探索对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现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障碍治疗,建立健康心理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有效疏导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研究的方法选择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为主,以实验为主.具体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资料研究法 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籍.

(2)借助于学校网络和学校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测试的机会得到贫困生库,结合测试数据得到贫困生心理健康测试数据库.

(3)采用“调查总结研究实践改革”的方式制定出一套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高一年级进行试点,每一个月在新生班级进行各种形式的理健康教育如看电影、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的各种心理咨询辅导.

(5)在具体工作中采用“定点跟踪”方法对我校个别贫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

(6)实验研究法

本课题以我校的教师为主,以本校学生为实验对象,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效拓展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教育对策.


2.研究的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两次调研,分析和研究贫困高中生产生目前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贫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误区等.调查我校现有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新生进行调研;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每类心理问题的特点;分析每类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误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针对上述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开设心理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验、开展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训练等.研究对策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邀请权威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讲座;分阶段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每周定时开展心理咨询;针对不同的类型开展各种心理训练.

第三阶段:验证和总结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以我校的贫困学生作为研究与分析的对象,将理论与策略应用于实践中并验证其成效.总结上阶段的研究理论和教育策略并应用于我校贫困学生;详细纪录实施策略之前和之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做出此次研究的结论;在现实工作中探索贫困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完善贫困学生的扶贫工作.大力将研究结论和教育策略推广,继续加强“奖、勤、贷、助、补”等方式帮助高中贫困生摆脱“物质贫困”问题.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