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品德课堂讨有效性的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09 浏览:70292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收获不到的东西,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课堂注入活力.但是,我们在听课、教学交流中也发现,讨论取得真正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学生厌倦了讨论,课堂讨论被形式化了,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第一,课堂无效讨论过多.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化.有人认为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你说,我说,大家说,热热闹闹一节课,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思维的深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这样的讨论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导致讨论没劲.


第二,讨论的问题太浅或太深.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太浅显,学生可以在教材中很快找到答案,这样组织讨论,表面上看学生很活跃,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僵化的,课堂的繁荣是虚检测的,这样的讨论根本没有价值.有的老师设置的讨论问题太大太泛太深,让学生无从下手,致使讨论陷入尴尬的局面.

第三,新教材较直观,可读性强,但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只是关注图片、事例,并不能深入去思考,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产生厌倦.如果教师对学生自学没有引导好,处理好,课堂上再让学生参与讨论效果自然就差了.

第四,学生知识面的狭隘.尽管二十一世纪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与渠道多了,但是接触的东西是表面的、肤浅的,也不懂得筛选,尤其是一般校的初中生,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求知的习惯没有养成,个性偏激,语言贫乏,缺乏逻辑性,合作学习的技能偏弱.所以在课堂讨论时会因知识的狭隘造成讨论不能深入.如果加上讨论时间不充裕,更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使用课堂讨论中要及时总结,反思教学过程.我们觉得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有能力去思考,又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明白学生讨论要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否则,就有可能使学生认为“讨论”没有什么意思,时间一长,对讨论就缺乏积极性,也不可能主动参与.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而产生观望态度;问题太浅,学生感到无味,没有思考的兴趣,会有厌倦情绪.

其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讨论可有可无时宁可不要,不要为了讨论而讨论.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怎么写作、要为教学效果怎么写作,这是教学的常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要讨论,讨论后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以及得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就可以讨论,否则就没有必要.课堂讨论可以充分利用即时生成的资源,捉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及时讨论.

再次,重视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老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命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认知体,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网络普及的年代,在教学“网络是把双刃剑”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及周围同学的事例探讨网络对你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正面多一点还是负面多一点?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课前准备,课中交流.

第四,安排充足的讨论时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放开让学生去思维,不能在提出问题后象征性地留几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收场.否则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热情不再主动思考.教师要安排讨论,就要估足时间,充分考虑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在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前的独立思考看起来好像浪费一点时间,其实很有必要,是值得的,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独立理出思路,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可以为后面的讨论节省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避免盲目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讨论的成果要有学生代表发言,集中学生的思路,锻炼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弱势学生有所收获.

第五,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做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做讨论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是课堂讨论的“联络员”,学习成果的欣赏者.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的需要,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以便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讨论的方式方法,提高讨论的效果.在课堂讨论中,有一些是积极参与者,还有一些是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对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当出现错误时、出现停滞或争执不休或忽视主题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做简短阶段小结,引导下一步讨论方向等.对学生的总结汇报,教师应作点评或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总之,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和对学生的有效促进作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总结.

(作者单位:贵州省平坝县马场中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