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余体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63 浏览:14419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2

摘 要 学校通过提高师生及家长对课余体育活动的认识,加强领导,进行科学管理,规范课余体育活动行为,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常抓不懈,确保学生每天的课余体育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地开展,提高课余体育活动的质量.合理规划,多方结合,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师生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绩硕果累累.

关 键 词课余体育 管理 促进 健康发展

几年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很难按时按量地得到保证,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况.随着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不断要求各学校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我校积极响应上级精神,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为了更好落实“阳光体育”工程,贯彻“健康第一”指导的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多种方式、手段,特别加强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们认为“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是对传统体育活动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它是我校体育运动水平的集中体现.启动体育活动之初,曾有部分老师、家长甚至学校行政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的认为是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成绩;有的认为是不务正业,搞花架子等.为此,学校专门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家长会等等,通过组织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各部门关于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文件会议精神,加大宣传,提高认识,了解了实施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为了加强管理,我们制定了“四方两级”的管理机制,即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四个方面履行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的职能,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建立学校、班级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两级管理.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为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二、科学管理,规范行为

为了使活动能形成层层负责制,每项工作落实到人,责任明确,人人参与,形成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明确近、远期目标,形成网络管理机构.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课余体育活动“五有”.

(一)活动有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情况仍然严重.我校领导坚持贯彻师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建立各项体育活动制度.加强了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有组织

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尤其是小学生意志力较弱,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都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学校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入手,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帮助学生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提高锻炼效果,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能够共同协作,根据各年级的不同学习目标、练习项目、活动内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把学生分到如跳绳、踢毽子、游戏等各种兴趣小组中去.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体育特长生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体育教师、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三)活动有特色

体育活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适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因此,学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出发,展现学校的体育活动特色.如我校因为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小,学校是广东省乒乓球传统校.在安排学生体育活动时,我们安排了乒乓球操、跳绳、小范围的游戏等项目,规范活动细节,使学生人人会打乒乓球、人人熟练跳绳,形成学校的体育活动特色.

(四)活动有评比

检查评比是开展活动最有力的措施和保证,有助于学校了解各班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是提高课余体育活动效率的有力手段.我们先后尝试采用了,有学生自评,有年级交叉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定期介绍推广开展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把学生的体质水平、体育达标成绩、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情况等纳入评选学校文明班、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各类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活动有总结

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结束后,体育老师或值日行政会对当天的活动进行小结,表扬做得好的班级或学生,对表现欠佳的班级进行提醒.每周末,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评比小组会将本周的评比情况进行一个总结,将结果反馈给各个班,让每个班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各自班上周课余体育活动的情况.每个月会有一次更全面的活动总结,并由主管体育的副校长进行颁奖和颁发“阳光体育运动先进班”流动红旗.每个学期末,学校将举行一次课余体育活动先进班经验介绍,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由学校校长对期末评上体育活动先进班的学校给予物质奖励(班级体育器材等).

三、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教师素质不过硬,是制约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瓶颈,如果教师队伍素质得不到提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安全、有效地实行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将是一句空话.

(一)重视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工作量大,每天早起晚归,风吹日晒.为此 ,学校领导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体育老师谈心,从生活、思想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为老师们排忧解难.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8人,其中6人为党员,1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有2人担任学校行政职务.学校在提高体育教师学历层次的基础上,加强对老师们业务素质的培养,有机会尽量安排体育教师们外出学习,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灵活的运用到学校体育工作中.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专业特长,相互间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团队效应. (二)注重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的组织培训工作

为了加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有效的组织指导,我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地组织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具有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要求所有的老师也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这样全校师生全员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既能让全体师生锻炼身体,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能遵守纪律,按时正确的技术进行活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每天的课余体育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地开展,提高课余体育活动的质量.

四、合理规划,多方结合

做到课余体育锻炼“四结合”:

(一)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把课余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特别适合学生心理需求,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此,体育老师们做了周密的安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多套不同内容的游戏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游戏不定期进行更换“升级”.

(二)与体育课结合,巩固体育技能

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普遍提高,体育老师们还会把体育课上所教学生的技巧动作放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进行巩固练习.把体育课与课余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三)与学校运动队训练相结合

学校运动队是课余体育活动的延伸,体育老师们根据平时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挑选出一批批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运动队进行更专业的训练.我校根据自身的场地条件及学生的情况,组织了田径、篮球、乒乓球、击剑、武术等多个运动队的训练.学校在师资力量欠足的情况下,采取向外借势,向内挖潜的方法.如我校是省乒乓球传统校、市青少年击剑训练基地、市田径传统校,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我们采取了让出学校场馆,引进体校、院校专业队的教练来学校指导,学校共同管理的方式来更好地训练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专业指导,实现学生、社会、学校三方共赢的目的.这一做法得到上级部门及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


(四)与校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通常,学生放学回家后很少有体育锻炼的机会和主动性.为了遵循体育锻炼的经常不懈,持之以恒原则.我们要求老师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特别是双休日和寒暑检测期期间,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多种学生及家长易操作、实用的“体育家庭作业”.这些“作业”深受学生家长的认同,并在全区得以推广.

五、学生健康成长,成绩硕果累累

近几年来,通过加强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体育达标率、优秀率逐年上升,学生近视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校乒乓球队团体成绩连续八年获区第一名,并被评为广东省乒乓球传统校;组队不到2年的校击剑队获2012年中山大学杯全国击剑冠军赛儿童女子组团体冠军,学校被评为珠海市击剑训练网点校; 近几年学生参加市、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第三名.学校“三棋”队、跳绳队参加市、区组织比赛都获得优异的成绩等等.

六、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上升态势,老师、家长、学生也都对此有了高度的认识.总结几年的工作,对做好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工作,有以下几个体会:

(一)要把体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健人的功能,使体育和德育、智育密切配合,均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二)要转变师生体育活动观念,改革体育活动方法.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因人施教,加强引导,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活动效果.

(三)每天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是要人人参与,群策群力,严密组织,全校上下能力合作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