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尝试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91 浏览:118789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精选了唐宋八大家各种题材的三十二篇文章.再次教这本书时,我开始探索,并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研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一、整合归纳,用选修带动必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高二的教学内容,此时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必修一到必修五中的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要求“对过去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在学这本书时,我们应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分三步自读课文.第一步,初读,不参考任何材料自读课文,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不懂的词语句子圈出来.第二步,细读,参考译文疏通文句.第三步,精读,标出重要实词、虚词,联系必修课本中的句子,梳理本字已学过的义项,再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力求“一网打尽”.比如《原毁》“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中的“焉”是文言文中非常重要的虚词,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义项,自己总结归纳,找必修课本,查字典,老师也可适当提示,最后总结出“焉”的六种用法.①代词,他,如“吴之民方痛心焉”;②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如“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如“不阙秦,将焉取之”;④兼词,于此,在这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⑤语气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⑥形容词副词尾,“等的样子”,如“盘盘焉,囷囷焉”.

三步自读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最费时也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三步,目的就是通过选修的学习来带动必修知识的归纳和整合,做到文言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在梳理归纳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查必修课本,查字典,用掌握的知识带动新知识.在积累过程中寻找规律摸索方法.开始时,总结比较困难,速度也很慢,但几篇文章下来,学生积累的知识逐渐增多,梳理知识的速度也有很大提高,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二、激发兴趣,让《百家讲坛》进入课堂

唐宋八大家散文议论说理性较强,不像《史记》故事性强,有吸引力,所以学生总觉得枯燥无味,可是他们对这些名家的人生经历、思想成就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我精选了《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康震主讲)视频部分内容,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观看,让学生以听讲座的形式了解名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看《韩愈之一介书生单刀赴会》《柳宗元之与大自然对话》《欧阳修之退而未休名千古》《苏轼之潇洒东坡》等等.康震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在轻松愉悦中学生就学到了课本里难以学到的知识,触摸到作家最深处的心灵.学生总是被他们面对挫折而不屈的精神感动,总是被他们即使遭贬谪也会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高尚情怀折服.所以每一次看完视频,学生都急切地想读这些作家的相关文章,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我还给学生推荐了其他有关研究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如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等,鼓励学生看大家的传记,如《苏东坡传》等,这些做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深入研讨,用经典滋润心智

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有了深入探讨文章的,在学习过程中,我打破了教材按体裁编排的模式,让学生每看完一位作家的视频,就学习这位作家的作品和关于这位作家的文章.比如学生看完《欧阳修之退而未休名千古》,都被欧阳修这位政坛和文坛领袖襟怀坦荡、宁折不弯、克己奉公、精益求精的精神打动了,都为之慨叹,并且崇敬爱戴之情涌上学生心头,我就趁势设问:“康震老师在为人、为官、为政方面对欧阳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精神在欧阳修的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呢?”学生便带着崇敬的心情去欣赏这位大家的文章,共五篇文章《朋党论》《丰乐亭记》《<伶官传>序》《泷冈阡表》和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先自学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把自己对欧阳修的评价和对课文的理解写成文字,最后留一节课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进行思想提升.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伟大的文人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的文章有多么丰富,他的作品多有文采,而在于他高尚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在为官方面,欧阳修克己奉公,在被贬滁州后仍勤于政事,与民同乐,《丰乐亭记》中“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如此挚爱山水之人却“明年夏”“始饮滁水”,我们可以想见他为百姓操劳忙碌的身影.更难能可贵的是被贬偏远之滁州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透出“乐而不能忘忧”的苦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这不正是古代士大夫为官的最高境界吗?欧阳修为人正直,高风亮节,《朋党论》中说,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其实这就是他的为人之道,他能把污蔑他的流言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他能宽容陷害他的人,他能推荐提拔仇人的儿子,这是何等的气度!难怪王安石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合,却也如此赞美欧阳修,“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这不就是孔夫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吗?


从直观感受作家的人生经历到深入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枯燥的文章变得丰富而有韵味,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经过自学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每一位作家都有了全面的认识,他们被这些大家的行为鞭策着,被这些大家的高尚人格感动着,正如新课标所说,选修“应该有层次地深入进去,开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矿藏,用于滋养我们的心智,润育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

四、学以致用,让典范提升写作

唐宋八大家的最大成就就是倡导“古文运动”,他们“文以载道”的写作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作用.记得在学习苏轼的《教战守策》时,一位同学说:“这是一流作家写出的二流作品,比《赤壁赋》差远了,学完了《赤壁赋》再学它,没有一点意义.”我说这位同学仅仅看到作品的外在,《赤壁赋》的文学成就自不必说,《教战守策》是苏轼参加制科殿试时写的文章,与本册书另一篇文章《留侯论》都属于政论文,其实就是苏轼的“高考考场作文”.文章针砭时弊,见解精辟,表现了苏轼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这种写作风格也正符合“文以载道”的思想,我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现实意义.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这篇文章作为议论文的典型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今高中生写文章也应如此,不能为追求文采作无病之,高二正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记得当时还让学生模仿本文写一篇时论文,有的同学开头写道: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重利而不重义,见利而忘诚信也.此其患已见于今,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近几年有些商家只顾牟利而置百姓健康而不顾,我们身边接二连三地出现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学生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写的,开门见山,切中时弊.效果很好,同学们之间还掀起了关注时事的热潮.

这四点做法是我对《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教学的思考、认识和尝试.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不足,但相信我们伴随着探索尝试,选修课教学会越来越成熟.

马惠,侯彬,教师,现居山东滕州.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