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补齐高等教育的短板?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41 浏览:12336

有媒体报道,2013年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从就业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4月下旬,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28.24%,其中,本科生签约率26.6%,专科(高职)生签约率16.84%,研究生签约率36.59%.2013年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需求数量和岗位质量都下降,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的数量虽然与往年持平,但企业招聘人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了企业“宣而不招”的现象.

以IT教育为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IT人才教育研讨会最新数字预计,每年全国有近百万的人才缺口.然而这两年,虽然IT业人才需求旺盛,但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率并未因此而攀升.

总而言之,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痼疾.

如何梳理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位,把教育制度本身转化成学生对能力的需求,包括专业学习能力、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是教育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从MOOC、校企合作办学以及凤凰城大学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可以汲取一些养分来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产出率.

“MOOC”:上网读“哈佛”

“去年在美国高等教育界最红的名词叫MOOC.MOOC里有世界上最有名学校的老师带着你上课,而且还不收你一分钱.”奥鹏教育资深专家邹景平对这一教育模式的革新很兴奋.“以前穷人很可怜,没有钱就没有办法上哈佛,现在,我在网络上就可以上哈佛大学的课.”

1980年,邹景平等接受台湾青辅会的委托,让台湾青年在很短时间内接受培训,增长技能后去就业.“20年时间里,我培训了很多学生,很多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但这些学生里没有出现一个大师,是不是训练模式有问题?”邹景平反思,过于偏重技术和操作,忽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甚至是跨领域整合的能力,在技术变化飞速的当下,显然是不可取的.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邹景平在MOOC上看到了一线曙光.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名为“慕课”,是由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只需一个,就可注册观看.有媒体将Coursera与edX、udacity并称为“MOOC”的“三驾马车”.

其中,Coursera由两位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建,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知名高校,目前全球共有80多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其联盟,提供数百门课程,涵盖5种语言,注册用户超过270万人.edX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在线教育平台.

MOOC的课程特色是什么?Coursera创办人吴恩达教授介绍,MOOC有几大特点:第一,每周教学以一组视频为主,每一组视频的长度10分钟左右为佳.第二,为了促进学生对于内容的了解和应用,老师要用大量的作业辅助学生学习,作业很多.第三,有时还有测验.第四,学生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是让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线上论坛进行互动.第五,整个学习资料都被电脑保留,学生可以做分析和交流.所以,大数据分析是MOOC的主要特色.

不同于普通的网络公开课,MOOC里有9成以上的课程将由学校发放证书,并且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听课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美国学生大概只占三分之一,其余来自英国、印度、南美等地,还有来自非洲的学生.老师在每周都有讲课的进度,并穿插了测验和考试,学生通过老师的认可就可以拿到证书.

“2011年秋天,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人工智慧入门》的MOOC课程,16万学生通过网络报名上课.在校园里开课两周后,教学内容就会放到网络上.校园里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只有200人,最后拿到证书的达到了23000人,来自190多个国家.大多数人是通过MOOC才有了获取证书的机会.”


邹景平认为,国外名校的课程因为是英文发音,受惠者有限,如果把它本土化,再配合国内文化与环境需求,就会有很大的学习的空间.本土化本身就是一种国际化,它让学生的视野变得国际化.

“有人说MOOC是教育界的金融海啸,它使我们跳脱原来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我们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变局,开启了一个新的机会”.

2013年,国内一些高校也加入到MOOC的行列.

2013年5月22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加入了edX在线课程平台.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与Coursera在线课程平台签订协议,正式加入MOOC大家族.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共建中国的MOOC.有人甚至预测,在不远的未来,各校在线课程将实现相互接轨、学分互认,国内的学习者也可以方便地学习国内外名校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学位.

企业与高校协同培养创新人才

近两年来,从教育上着手,与高校一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共识.对被培养的学生来说,也增加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专业优势更为突出.

在中国,高校与企业联合教学的案例日渐增多,但做得比较出彩的,凤毛麟角,上海交大-英特尔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算是一个.

“要加强工程教育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引入企业优质资源.”上海交大早在11年前就已认识到这一点.从2002年的初次携手,到2013年探索出一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之路,上海交大与英特尔用了10年的时间.

2013年6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与英特尔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软件学院联合举办创新试点班,全院大一到大四学生跟英特尔工程师一起研发新项目,完成学分修习、暑期大作业和毕业设计等. 在创新试点班,92位学员将跟着英特尔公司的顶尖工程师,以软件行业最新技术为主题,研究最新的科研项目.他们还将在学校和英特尔双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国内外大赛,完成“暑期大作业”和其他创新实践,甚至是毕业设计.中文滑行输入法、“智慧树”思维导图、“视频跟踪”系统等这些由学生团队主导、原创的创意案例或项目,都出自一群本科生之手,都是交大-英特尔创新试点班催生的成果.其中的很多成果已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高校合作,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从办学机制入手,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企业积极参与的理事会机制.由上海交通大学、英特尔(中国)等联合组建学院理事会,从机制上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从课程内容上看,也有很多实质性的亮点.软件学院以联合课程建设、联合授课、暑期大作业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实施贯穿本科四年的工程实践教学.新生一入校,就要学习由学院与公司编写的实用课程,参观企业,聆听企业的校园讲座,参加jobshadowingday等活动;大二、大三参加各项学生竞赛和大学生暑期项目;大四、研究生、博士生进行工程实战,配备双导师.入校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为了修满学分,围着学分团团转.一些很好的创意,往往由于繁重的学分要求而只能浅尝辄止.为此,软件学院率先打破了这一学分壁垒,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实现了学分贯通,变成了学分围着学生的兴趣和科研项目跑.”在软件学院,学生参加暑检测大作业是修学分,参加创新实践项目是修学分,在企业实习是修学分,学生不必因为课外实践而担心修不满学分毕不了业,更多的好项目在不同学分环节的支持下,成为完整的作品.

最能体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验是,学院要求学生在暑期六周的短学期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通过对所学理论和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当然,学生是在企业、学校双导师的指导下,以企业实际项目产品为需求、按企业项目运行模式,完成暑期项目.

经过七、八年的实践,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英特尔、学院科研实验室竞相立项,将此作为发掘、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机会,项目质量和数量逐年提高,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几年来,英特尔、微软、IBM、摩根士坦利、育碧、QAD、大众点评等多家企业每年设立近40个项目.企业、学院科研实验室设立的项目总数是学生团队数的1.5倍,逾30%的学生直接被企业接收为毕业实习对象,逾3000人次的学生从交大-英特尔模式中受益.

与此同时,软件学院的青年教师则以“企业访问学者”的身份深入到了企业的一线.“企业访问学者”是培养学术骨干、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他们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结合自身的科研和教学领域,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积累工程经验,并与企业团队共同建设相关课程,开展联合科研.

在上海交大-英特尔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用人单位,更成为与高校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

将学生作为重要的客户来对待

“将学生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客户来对待”——正是由于这一独特的教育理念,让美国许多在职成人、少数民族、基础较差以及在传统高校曾有过失败经历的学生有了大学学历,也让凤凰城大学成为世界上最会经营的网络大学.

在这所学校,很多教学怎么写作细节都显现出人性化的亮点.这也是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凤凰城大学成立于1976年,是美国第一批被认可的提供网络学位教育的学校.它的办学特色可以归纳为:以在职成人为培养对象;由教师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怎么写作;不受传统约束的实用课程计划;企业化的运作管理机制.

“把学生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客户来对待”,这句话被贯穿到整个教学怎么写作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质量如何,都被作为教师监测督导怎么写作的一部分.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宽松的入学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上得了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又有一系列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来督促学生认真地完成大学学业.

正如凤凰城大学中国区代表金文描述的那样,在学生入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和三个人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三个人中,有一位招生咨询员,他会根据学生原来做的工作和将来生活的目标,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还有一位财务咨询员,帮助学生咨询交费,如果学生希望贷款,得到国家资助,这位财务咨询员就会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花销、薪资水平和家庭收入来决定给学生的贷款金额.最后一位是学术咨询员,他会帮助学生安排课表,监督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学习和上班时间发生了冲突,学术咨询员就会帮助学生上报教师,协调解决这些矛盾.他还会监督教师的课程质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甚至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交作业的状况都被作为监督数据来保存,一旦有学生表现不佳,预警系统就会启动,咨询员就会加大注意力和学生及时交流.“当一个学生有三个咨询员每天都可能给他打,督促他的时候,他就不会轻易地从课堂走开,这也建立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可以说,监督机制已经被一一量化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在一门持续5-6个星期的课程中,一个学生要有15-40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次数,上课的成绩是不会得到的.除了课外作业,学生还要完成独立课题论文,以及独立课题的演讲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预习过程加入进来,让学生参与,在学习之后再加以应用.第一个星期,教师把大纲罗列下来,布置教学问题,他会要求学生前三天将大部分问题回答清楚,后三天回答完其余的问题.学生要自己找资料,看学习课件,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做课题活动时,学习小组的概念被加以深化,每个学生都要和别人共同讨论、分析一个课题,而不是单独完成,这样就锻炼了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校没有聘请所谓的专任或终身教授,而是由将近8000人的在线教师组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不允许教师同时教两门课.许多教师是已退休,或是需要调整工作时间的教师.教师还包括公司总裁、高级信息主管、财务主管或专业研究人员,大多持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至少具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实际上平均是16年).

这部分人群了解真实的社会需求,拥有最新的产业理论与应用技术,他们把产业界的知识和经验带进课堂,保证了教学内容紧跟市场需求,更容易与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交流.总而言之,他们充当了教师、顾问、辅导员和学习事务助理等多种角色.

更值得称道的是,学生的课程内容是由产业专家和大学合作共同创建的.“凤凰城大学有7个不同的院系,这些院系和大学合作,共同创建教学内容.系主任是分院的院长,他带领队伍到市场求得人才,并且和科目专家小组、产业专家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小组,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来自产业所需.”

在凤凰城大学的教育模式中,7个原则贯穿了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始终:包括鼓励师生互动,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主动性学习,及时提供反馈,强调时间性,制定优质学习要求,尊重不同才能和学习方式.

更人性化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中国高校入学的时候,一学期念几门课是固定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但在凤凰城大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选择先学哪一科目.”

学校承认已有的学习经历和学分,采用与其他大学相互承认学分的机制;更让人欣喜的是,一些人没有真正念过某些课程,但在实践中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学校也有可能将这部分学分给他,而不是让他再浪费时间在学校里修完同样的课程.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自我发展,成为自主、开放的主动学习者,这也是凤凰城大学教授学生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