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课程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39 浏览:44700

摘 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学制、课程设置、实习、就业方向和层次等方面的不同使其学生也具有了特殊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改变当前就业指导课设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职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直接面向生产一线,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发展,承担着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使命.目前,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建立,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 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文件要求,“就业指导课将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业指导课更像是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前的“临阵抱佛脚”,对学生的就业影响甚微,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设置过于笼统.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经常被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即学生顶岗实习之前,课程内容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求职技巧、创业教育等多项内容,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做针对性的设置.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对后期的就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课程学时普遍偏少.教高厅﹝2007﹞7号文件要求,“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在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中,本课程的学时普遍少于38学时,在毕业班,就业指导课时普遍低于28学时,相对于较多的教学内容,课时明显不够,导致课程内容的讲述只能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不大.

第三,师资队伍不稳定.“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是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和部分就业部门的老师担任,就业指导课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需要熟悉生涯规划理论、就业环境、就业政策,还需要具备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具备丰富的社会工作阅历等.但是当前,我国国内并没有高校开设职业指导的相关专业,也没有培养实施这门课程的专业教师,各高校教师素质也参差不齐.随着就业指导课程重要性的不断加强,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变得日益重要.

第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就业指导课虽然已经基本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方面还存在着欠缺,无法实现“人职匹配”的目标,更谈不上对个人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指导.

第五,没有建立健全的就业反馈机制.学生毕业后,学校完成了培养学生的工作,但学生就业反馈机制却不健全,学校对毕业后的学生,工作状况没有进行追踪和反馈,失去了建立更加合理课程体系的重要的机会.

2 建议及对策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制定符合高职生的就业指导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职业生涯理论为指导,开展个性化教育.正确的职业生涯管理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而且还关系着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对自身、专业和周围环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这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因此在入学时就要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早做准备.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咨询机构,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怎么写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的心理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外表谦虚与内心嫉妒的矛盾、外表平静与内心焦虑的矛盾、内心恐惧与行为无奈忙碌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高职生在校期间基本是二年半的时间,剩下的半年基本在企业顶岗实习,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就业指导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并不是临时教育,所以应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笔者建议应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便开始有计划地为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逐步介绍所学专业特点,使其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为其展示未来的就业前景,引导其寻找适合自己兴趣、性格和能力的职业方向,并适时的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促使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在此期间,要适时的开展一些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在毕业班开设专门的面试技巧专题,讲述面试技巧,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第三,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就业指导水平.稳定的专业的教师队伍,直接决定了就业指导水平,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此队伍内的教师一般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社交礼仪等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学生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对专兼教师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咨询机构,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宣传就业指导课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增加投入,构建学生就业反馈机制.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与学校都失去了联系,这就不利于就业后信息的及时反馈,当今时代变化之快,要求学校能够适时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业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为学校专业设置提供现实支持,帮助学校及时确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