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哲学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03 浏览:91348

摘 要:当前,循环经济已由理论研究走向政策实践,但循环经济本身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不同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大相径庭.该文试图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循环经济的哲学涵义,论述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哲学分析

“循环经济”是最近几年国内学术和政策研究领域频繁出现的一个学术词语.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大量探讨,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但是,国内生态经济学界、环境经济学界以及主流经济学界对循环经济实质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较大差异.为深入揭示循环经济理论内涵,部分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董艾辉在分析循环经济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一致性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对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张连国等认为,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有二,即知识论基础与存在论基础.崔胜辉等则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和目标上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和经济观.


应该说,从哲学角度探讨循环经济,既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丰富,也为哲学研究领域引入了新的研究课题.但从已有研究来看,循环经济的哲学研究在哲学分析与梳理上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比较系统地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展望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

1.循环经济的哲学涵义

1.1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目标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忧虑,也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怎么发表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后果的直接反思,主要针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这种对环境的忧虑逐渐变成一种全球性的反思,环境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1.2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人的认识的发展总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充满着复杂性和曲折性.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正完整体现了上述观点.首先,循环经济在特定时代产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的低级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少,还不足以使人类对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产生像今天这样的深刻后果.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产生足够大的冲击和影响时才可能产生循环经济思想.其次,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人类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或全部规律,而且,认识的深化不可能脱离经济和历史发展阶段.最后,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能动的认识.这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也不是对实践的简单反映和被动认识,而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改造经济发展的模式.通过循环经济的这些特点,可以较好地理解当前在我国开展循环经济所遇到的种种思想障碍.

1.3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是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探讨经济问题,或单纯采用经济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它要求综合考虑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与进步.循环经济深刻分析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对人与自然和谐模式进行大量有益的探讨.同时,将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作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加以考虑,既注重分析经济生产领域各个部门、行业及其相互联系,又注重生产流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相互联系,还注重生产与生活两大部类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中的具体情况与相互联系,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工业与农业、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等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方面的关系.循环经济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时,也认识到单纯经济知识和经济手段的局限性,强调学科间的联合,强调经济社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的统筹并重.

1.4循环经济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代际公平以及国际视野,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既包含科学的逻辑推论,也汲取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正反经验,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也体现了向历史、向子孙的负责态度.循环经济是在环境已遭受重大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下产生的.根据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的历史教训、现代科学和经济学的推断,如果这种趋势不加以阻止和逆转,造成的后果将不堪想象.但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的趋势并非不可逆转,通过循环经济的途径,人类完全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分析和对比揭示了人类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2.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

循环经济的定义是目前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根本分歧主要在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解决本质属性问题,学科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加扎实,学科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本质属性问题解决了,相应的内在要求就容易了.前面分析的循环经济哲学内涵已为探讨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作了铺垫.

2.1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

笔者赞同齐建国教授关于循环经济的描述,即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是中国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2.2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1)特定的时空观念.(2)统筹观点.(3)理论联系实践.(4)公众参与.

3.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1)系统的工作思想.(2)制度和技术并重.(3)建立长效机制.(4)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

4.未来展望

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的必然.这个必然既凝聚着人类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也包含了对更高级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美好愿望.马克思主义认为,尽管过程往往充满曲折,世界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有着自身发展规律,虽然当前还有很多争论,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将促使循环经济研究更快走向成熟.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启航,并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进程长期相伴.尽管道路充满艰辛,但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