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途径形式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3 浏览:8673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也日益凸显.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一些企业的岗位竞争率却持续高涨,甚至一个岗位有上千个人去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途径方式及就业形式进行分析.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途径,形式分析

目前,对于面临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对自己的就业途径和方式以及就业市场有所了解和认识,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

1.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式

1.1大学生业的途径

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有关规定,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1)大学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就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今后国家政府机关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录用公务员,一律实行考试考核的办法.

(2)大学生毕业到军队就业.军委为实现“科技强军”战略,将进一步增加接受地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毕业生所在学校推荐或毕业生自荐的基础上,军队用人单位按照专业要求对初选合格的毕业生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审查、面试、体检.考核合格后到协议单位报到.毕业生到军队工作后的待遇.报到后即享受军队干部待遇,从报到之日起发给当月相应职务薪金,实习期满后,即定职定队.本科毕业生定副连职,授中尉军衔;硕士毕业生定正连职,授上尉军衔;博士毕业生定正营职,授少校军衔.入伍后的医疗保健、保险、住房分配、家属随军、休检测等福利按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执行.家属享受国家有关军属待遇.

(3)高校毕业生到“三资企业”工作.“三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毕业生到“三资企业工作,必须通过双向选择,签定就业协议书,还要到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才流动机构人事写作技巧手续.

(4)其他.大举生也可以到边远地区、城镇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就业,或考研、出国,或采取自主创业.

1.2大学生就业的方式

自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以来,大学生实际上被推到了市场化就业的轨道,并逐步形成了签约就业、合同就业、定向就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和参加国家与地方项目就业等多种就业方式.

(1)签约就业: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合同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就业:招生时以定向、委培形式录取的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其他灵活就业形式.自主创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是向社会“寻求”工作,而是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毕业生通过科技创新、社会怎么写作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进而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创办企业,成为新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也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自主创业目前已成为大学毕业生一种新的就业途径,它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渠道,无疑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由职业,是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其他灵活就业,是指毕业生与一家或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不定期、不定时的劳动就业关系,如技术主管、技术顾问、技术员、产品推销员和管理人员等.

(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深造.毕业生升学一方面提高了学历层次,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就业矛盾.逐年上升的考研人数,使得考研队伍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大军,也成为缓解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6)出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部分毕业生到国外继续读书、深造,另外有不少毕业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到境外的企业去工作.

(7)参加国家和地方项目:毕业生参加由国家有关部委或地方政府选派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如到我国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或晋西北贫困地区工作等.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

当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主要现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需求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的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呈现出“行情看长”的趋势.然而,仍然存在着学科专业、学历层次、地区、院校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不平衡.

2.2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

目前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写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标准越来越高,选择毕业生也更加理性.不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许多用人单位已将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毕业生“实力”的主要依据和择人标准.例如,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即使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由于综合素质不同而就业差别较大的现象: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受到青睐,他们就此面宽,就业机会多,选择余地大,常常是供不应求.相反,综合素质低者因受到嫌弃而过剩,出现了“就业难,难就业”现象.综合众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可以看出具有下列素质和条件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品德.例如,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员及诚实守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大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现在的大学生由于从校门到校门,家长、师长包得过多,其最大的弱点是怕吃苦,缺乏实干的奋斗精神.因而许多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那些缺乏吃苦精神,“骄”“娇”习气十足,想坐享其成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4)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

(5)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总希望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历.

(6)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越来越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7)身心健康者.

2.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大学生择业受到毕业时间相对集中、选择职业时间较短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多,而社会的有效需求却在短期内增加有限,因而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压力增大.尤其是当前大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热门”岗位,求职毕业生多,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2.4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基本形成

尽管社会已形成了全国和地区性的各类人才市场,但由于市场规模大,缺乏严格的市场规则,或者由于针对性不强,而使就业签约率不高.相比之下,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由于学校与用人单位常年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供需双方专业较对口,学校的相似度检测作用可以充分得以发挥等,这样就使得学校的就业市场签约率较高,市场的效益发挥较好,以其高效、可靠、真实、规范而受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高校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学校,已对学校举办的就业市场产生了依赖性.这标志着以高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基本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军,杨莉.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2]黄宏伟.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教育[J].发展研究.2009,(13).

[3]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高桥,王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下册)[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