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8 浏览:6768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广泛普及到学校的各科教学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作为德育教育的手段,具有形象生动、易为学生接受的特点,体现出德育在美术教育中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另一个功能.

关 键 词:美育;美术欣赏;美术

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美术课就是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美育,做到“要学画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本研究从美术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课型等方面,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文化课所占比重相当大,面对文化课学习的压力,每周一节的艺术欣赏课是非常宝贵的.在教学中要理顺教学思路,把握住课堂灵魂,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讲出精彩环节,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期待着上美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美术欣赏课中涉及到的名家作品较多,欣赏部分所占比重大,可把音乐和名画欣赏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更要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然后提出设问: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同时,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又如上关于《培养审美的眼睛》这节课时,通过在制作课件中播放《国际歌》、《命运交响曲》、《长城谣》等不同感觉的音乐,来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欣赏美术作品,并把讲解知识点引申到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和所表达的主题,把德育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了知识,也慢慢体会了不同作品的内涵,明白了美术是可以充分传递人的情感的,让学生欣赏到艺术所传达的美,更为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德育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建筑艺术等等.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有直观上感受外,提高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升华.如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现代美术》这两节欣赏课时,应该清楚地让学生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我国现代的一些美术作品大多跟随时代的脚步,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如《血衣》、《母亲》、《流民图》等绘画作品,画家们在作品中表达了深刻地思想内容,反映了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通过分析画中人物的特点及艺术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三、借助形象直观的美术欣赏活动,用艺术家的人格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是有机地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意识地渗透.当分析某一优秀作品时,要介绍历史状况、艺术观念,也要作艺术的分析,同时不要忘了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如欣赏铜板组画《农民战争》时,可以适当展开讲解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和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如欣赏《流民图》时,可以讲解作者蒋兆和为了创作曾有十年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了这一名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中,德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生产劳动密切集合,使受教育者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德育教育教学应该从各个学科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