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298 浏览:106677

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那也应该是教学的失败.因此,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下列两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

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教师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缺乏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为了解决如上所说的问题,我以为有两种教学策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这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使自己习惯于蓬勃的生气.”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话非常适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各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盼隋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数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