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15 浏览:43107

摘 要在语文新课改的过程中,因人们对新课标理念理解的偏差和对语文定义及内涵把握的不够,导致现今的诸多语文课语文味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理性回归,在正确理解语文之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重视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语文味地出来.

关键字语文语文味语文本体语文

在语文教学大力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我国的语文(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可谓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语文新课改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对何谓“语文”、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标所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问题的模糊理解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变味,使语文课堂缺少了“语文味”,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成了一句空话.要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我们应对语文进行深层理解及纵深比较,在此基础上地进行语文教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一、语文及“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的教学.

体现“语文味”语文教学有哪些特质呢?

(一)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语文教育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就会走向自我消亡的悬崖.

(二)人文性的弘扬应以语文工具性为前提

“语文是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语文的人文性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外加的”,它和工具性一样,是语文本体构成的一个要素.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构成了语文的本体.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应以语言(口头的或是书面的)为主

有的教学为“顺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堂创新,可谓是下尽功夫,一节课是光影声色,教学也卖力地在课堂上进行歌唱、舞蹈,好不热闹!但静心而思,这是语文课吗?有些一线教师指出,语文教学应:简化教学目标,以语言学习为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由此可见,语言的学习应是语文课的首要目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文字,这样的课堂才会“真实、扎实、朴实”.

二、语文教学“语文味”实现策略

在语文(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突出语文特色,实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是非常的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利于从语言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简而言之,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呢?

(一)深入、全面地理解语文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观点,正确理解语文之概念及其深层含义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任务,它们决不能脱离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这个根本.语文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体现如此,正如前文所述:语文的统一应把语文工具性放在第一的位置,是一种包孕的“母女”关系.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积极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情体验,培养学生的向真、向善、求美之心

语文课堂人文性的培养从来都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而应通过语文教学这一具体的媒介来潜移默化地达到目标的.正如有的老师所说那样,正当我们的语文教育“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语文人文性教育目标的提出无疑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了新路子.简单的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不能说是完整的语文学习,(17)也难以体现语文味,缺乏师生的心灵感悟的语文可是枯燥的乏味的,因为语文充盈着理性和感悟.

(三)借鉴传统的语文教育的优点,重视读写

既是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读与写,语文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心智技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从一个方面反应出了读在真正实现语文有效教学中的重要性.

(四)语文教师应提高文学修养,使语文课堂充满文学气息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因此,我们教师应抓住语文两字,多方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专业素质.充满文学气息的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较自然地体现出语文的特点,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会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而我国悠久的文化精华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到学生认知心理中去.

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教学,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语言而学语文,而应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中,让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人及生命的伟大,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与伟大,这就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培养.语文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其语言的魅力.可以这么说,在语文课上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从中进行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的语文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参考资料:

[1]张承明编:《语文教学论》(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3]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