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地方志文献在书院中的价值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99 浏览:82017

作者简介:陈悦(1987―)女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摘 要:地方志文献中书院或者学校、祠庙、古迹、人物、名宦、选举、艺文等门类的文献中,有不少记载了历代书院的相关资料.虽然这些数据零散,但是却广泛记载了各地历代书院的相关信息,在书院和中国古代教育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书院;地方志;古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I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5-0000-01

一、绪论

在《论地方志文献在书院研究中的价值》一文中,论述了地方志文献的价值,地方志文献在书院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地方志文献中的书院志在书院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然而,专门的书院志虽然集中记载了书院的相关资料,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的书院相关资料其实是散见于一般地方志文献之中.这些书院资料虽然比较分散零星,但是在书院研究中的价值确实相当重要的.这类文献主要有地方志中的学校部份和祠庙部份,地方志中的其它有关书院的文献资料如选举、人物、古迹之类.兹分述于下.

二、地方志中的学校部份和祠庙部份

地方志中除了专门的书院志这样以系统集中记载书院的文献之外,一般的一统志、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之类的地理志书,一般其内容中都包含有书院、学校或者庙学等内容,当然是具体的情况而定.地方志书作为地方之专史,记在异地情况,学校作为文教的重要内容,必然有详细的记载.这里以《嘉庆重修一统志》为例.《嘉庆重修一统志》在“凡例”中记载:“其各书院等有经某官某人增建增修者,亦载入.”“《续志》学校门,各学之下,以一书院为纲,余用小注,未免有统属轩之分.兹仍照乾隆八年前志,平列至各府、厅、州县,入学额数除定额照旧纂入外,其有增裁者,据各省来册,分别记载.”[1]据此,可知其关于书院的记载,根据各省来册,分别记载,可谓详细.而作为全国的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所记载的关于书院的数据已经比较简略了,而作为一府州县的志书,其对县域之内的基本情况的记载的相对详细,当然书院一门也不例外.

当然,地方志文献中比较集中的关于书院的文献,不仅仅是学校一门,还有祠庙一门,有的地方志则包括祀典在内.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出了道教和佛教两大系统,主要就是儒家的文武系统.这个信仰体系是和儒家治国传统的“武以安邦,文以治国”的政治模式和理想而发展来的.在地方志文献中,佛道两大系统的信仰内容都有专门的分类,为寺观类.而祠庙中所祭祀之人,一般为有文武功绩或者德行超众可为人范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庙.因为其不仅仅是关乎信仰,最重要的是关乎社会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正如《江南通志•,原序》所说:“宫室、官署、祠庙、寺观等类,丽于地者,皆入舆地志中,惟文庙、学宫、书院、试院,盛治攸,则别为学校志.”[2]不仅如此,大多此类祠庙多在学宫或者书院之内,其祭祀活动也是学校、书院教学活动的重要部份.而书院,不少书院就是在先贤讲学之所、藏书之所,甚至祭祀先贤的祠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比如《江西通志》记载南昌府:“豫章书院”曰:“在进贤门内,自南宋.明万间,巡抚凌云翼、潘季驯先后修葺,改祀宋元明诸儒,称豫章二十四先生祠.”[3]又《浙江通志》记载“山书院”时说:“嘉靖《波府志》:‘元大三年,乡儒赵寿建为祠,以祀朱子.’”[4]此类事例甚多,不可胜举.


三、地方志中的其它有关书院的文献资料

地方志文献中除了学校和祠庙、祀典等比较集中的关于书院的文献之外,尚有不少相对比较零散的,但是对于书院研究却又是相当重要的文献资料.

(1)地方志中的古迹中有关书院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书院,早期很多是在私家藏书楼、庭院或者名人的祠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在书院建立之前,这些藏书楼、庭院、祠庙多被地方志中的古迹门类所记载,其中就记载了这些古迹的建立时代、缘由、发展兴衰之类的内容.比如《山东通志》卷九“阎复故里”曰:“在州境,元翰林学士阎复所居,有建静轩书院.”[5]据此记载可知,静轩书院乃是在阎复故居的基础之上敕建的,提供了关于此书院建立的相关信息.又《河南通志》卷五十“清凉寺”曰:“在州城玲珑里后,周长安三年创建,刘魁改为紫山书院,方伯张鲲致仕,于此讲学授徒,今复为寺.”[6]此处则记载了“清凉寺”由寺到“紫山书院”再复为寺的变化经过.限于篇幅的原因,举两例以见一斑.

(2)人物、名宦、选举中关于书院的内容

书院因为多为私学场所,所以其建立一般与名人、名宦、学者关系多有.如建立之人,讲学之人、肄业之佼佼者,其中多有涉及书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最主要的是记载了有关书院建立、教学、学术源流和文化传播成就等方面.例如《景定严州续志》中在“陆子”曰:“奉议郎,等绍定二年三月二十二日赴召,祖佃、父,皆出守列.于州学之世美祠,始钓书院.”[7]其中就记载了钓台由古迹而成为钓台书院的时间和始建之人物.不仅如此,此类地方志文献中还记在了相关创建者、主持者、肄业者之学术源流、所就学之书院及书院之教学活动.例如《畿辅通志》卷六十九“刘芳誉”下曰:“陈留人,进士,万中以御史知广平府,未及期,境内大治,政暇与生徒课艺谈经,慨然以启佑后学为任,遴九序之俊,居正学书院,次甲乙而简焉.”[8]此条即记载了刘芳誉在正学书院课艺谈经、启迪后学的教学活动.

(3)艺文志中关于书院的题词、碑刻、记等文章对书院的记载

地方志中的艺文志一般多收录一地之诗、词、赋、颂、碑刻、题记之类的有关本地风俗、人文的文章.而这类文章中,就有不少是关于当地书院、学宫、府县州学的碑刻、题记、诗、赋之类的.尤其是其中的碑刻、题记,一般是在书院建立或者重修之后所写的碑刻,其中就记载了该书院建立、兴废、教学、文化宗旨等方面的内容.例如《雍正慈溪县志》卷十四《重修慈湖书院碑记》一文就详细记载了书院的缘起,其后的演变.例如书院源于杨文元之祠庙,其词曰:“宋宝□阁学士大中大夫杨文元公既没,其时,邑大夫祠之于慈湖之滨.”[9]同样《河南通志》一书中就收录了例如明李梦阳《大梁书院碑记》、清阎兴邦《重建大梁书院厘正祀典记》、明方大美《游梁书院碑记》等关于书院的碑刻题记,其中就详细记载了书院的建制沿革、宗旨、主持者等相关的内容.可以说这类文献应该是除了书院门类外,地方志中关于书院记载最重要的文献.

四、结论

通过上文对地方志文献中有关书院研究的文献价值的论述,可知,地方志文献中关于书院研究的文献中尚有书院或者学校、祠庙的内容.另外,在地方志中还有比较零散的夹杂于古迹、人物、名宦、选举、艺文之中的有关书院的内容.这两部份虽然说是比较零散的,但是确实相当的普遍.对于那些没有书院志的书院的研究,就必须藉助这类文献来了解其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