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与读者活动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56 浏览:17757

摘 要:通过分析文献流通的基本要素,研究文献管理的基本规律.文献充分利用、读者公平利用和保障文献安全是制定读者规则的依据,读者信息素养影响文献利用率和管理成本.

关 键 词 :文献流通 文献利用率 读者 借阅规则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55-02

图书馆的功能是通过读者活动实现的.读者活动的规律可以通过对文献流通的统计数据探究.文献流通的频率和周期直接关系到读者获得相关资源的效率、深度与广度.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对文献流通与读者怎么写作的关系有精辟的见解:“书是为了用的;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位读者有其书;节约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只有以读者为主体,深入研究文献流通的规律和读者怎么写作的模式,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图书馆读者怎么写作水平.

1.文献流通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1)每种文献都隐含了阅读该文献的读者群体.图书馆所藏文献从成为馆藏到最后注销(遗失、损毁)的过程中有其自己的流通规律.文献的流通数据包括:流通的总次数、单本的流通次数、分年或分月流通曲线统计图、预约的总次数、预约的时间曲线统计图、借阅的读者专业分布统计、借阅的馆藏地统计、超期率及平均超期时间等等.

(2)每种文献流通的总次数反应出这种文献在本馆的使用价值,如果一种文献的借阅次数为零或极少,说明这种文献在本馆读者范围内没有使用价值.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馆藏文献或许与本校专业设置不相符,如果排除专业的原因,就是文献本身的内容深浅和质量好坏问题.辨别文献借阅率低的原因需要图书馆及时调查相关专业背景的读者做一个综合判断,以便为以后的图书采购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3)单本文献的单位时间内流通次数决定采购复本的数量.如果想最高效率地利用采购资金,多购文献种类少购复本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单本文献的平均流通次数是采购复本的一个依据.可以依据平均流通次数设定本馆采购复本文献的数量.复本量等于(单本流通次数/平均流通次数)×基本参数.基本参数根据文献预约的情况设定.

(4)每种文献的分年或分月流通曲线统计图反映出的是这种文献的流通变化情况.对于自然科学文献来说,文献借阅呈现出逐渐递减的曲线,曲线的形状反映出该文献的生命周期,这也是文献复本采购的一个参考依据.如果一种文献流通次数高但是生命周期短,就不必要采购大量的复本.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计算机方面的文献.在某一个时期里某类计算机文献因为应用的需要会有很多读者借阅,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快就成为无人问津的文献.

(5)文献预约的总次数反映出文献的馆藏复本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也是增加文献复本的一个重要依据.在现有复本的情况下,文献预约的总次数决定催还文献的时间限定.文献的催还时间等于文献的既定借阅时间×1/2(单种文献预约的总次数大于平均文献预约的总次数),文献的催还时间等于文献的既定借阅时间×3/4(单种文献预约的总次数小于平均文献预约的总次数)预约的时间曲线统计图也是呈现逐渐递减态势,但是由于存在图书在库拒借现象,这种统计常常失真.

(6)借阅的读者专业分布统计反映的是该种文献的专业化程度.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借阅该文献的专业分布,还可以看出某种专业读者占借阅文献的百分率.如果一种文献被多专业类读者平均借阅,说明这种文献是公共基础类、语言类或应用类文献.文献复本的馆藏地分布要考虑文献借阅的读者专业分布.特别是多校区办学,文献复本的馆藏地分布非常重要,如果分配合适,既可以减少读者来回于几个校区借书,又可以减少文献的跨校区搬运.

(7)超期率反映出一种文献的内容深度和阅读难度.一种文献的超期率很高显示该文献对于读者很重要,读者利用该文献的时间比预设的借阅时间要长.如果该文献无预约,则可以适当考虑延长借阅时间.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某一类文献.

(8)无论典藏人员的知识面有多广,都不可能将每种文献在馆藏地恰当分布,多校区办学的图书馆尤其难办.借阅的馆藏地统计反映出每种文献在各个馆藏地的借阅情况,根据借阅情况可以二次调整文献的馆藏分布.如果一种文献在一个校区借阅量很高,在另一个校区借阅量很少,就要将借阅较少的地方的文献适当调整到借阅较多的地方.如果一种文献在一个校区里另一个校区的读者借阅次数超过本校区读者借阅次数,也应该适当调整馆藏分布.

无论一个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有足够大,都不能容纳不断增长的馆藏文献,因此,剔出不再被读者利用的文献,为新的文献腾出库容是每个图书馆必然要进行的.文献被利用的生命周期决定文献复本在所在馆藏地的保留数量.大部分文献都遵循借阅的高峰期、维持期、衰弱期这一规律.在维持期复本数量就可以适当减少,在衰弱期可维持一到二本的复本.对于高校图书馆馆来说,由于它的读者群有其借阅的周期性特征,一般一年无借阅的文献就处于借阅的衰弱期.图书馆的书库应根据文献借阅的生命周期分为一类库和二类库.一类库保持藏有新文献、处于借阅高峰期和维持期的文献;二类库保存处于借阅衰弱期的文献.

2.读者活动的特点和读者信息素养培养

(1)读者是构成图书馆诸因素中占主体作用的因素,图书馆从注重文献的到注重文献的利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阮冈纳赞更是把文献利用和读者主体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读者研究就是要研究读者的构成要素,研究读者的活动规律,研究读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目的是更好地为读者怎么写作.

根据利用文献的知识深度可以把读者分为高级读者和普通读者,根据读者的专业不同可以把读者分为各专业方向的读者.研究不同类型读者文献的需求范围和统计其文献借阅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设定读者的借阅等级.不同类型的读者对不同文献的借阅期限和借阅册数也是不同的.

(2)读者的借阅活动的效率要求读者要掌握一定的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熟悉借阅活动的基本规则,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读者培训是培养读者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流通阅览部工作人员要利用一切接触读者的机会提高读者的文献检索、文献索取、个人借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珍惜爱护文献的意识. 读者要具备较高的文献检索能力,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读者要学会分类法检索、主题词检索、题名检索、责任者检索、索书号检索等检索途径,检索到所需文献目录后要查看馆藏情况,在什么书库还有可借复本,再去取书借阅.读者要掌握基本的分类法知识,知道分类法的编排原理和基本类目,特别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图书类目.读者要知道图书馆书架排书方式和排书顺序.读者要了解各借阅处的借阅规则,随时管理自己的借阅信息,如是否超期,是否欠款,是否需要续借,已借了多少本书等等.一个信息素养很高的读者不仅会快速、准确地检索索取文献,还可以减少图书馆的管理成本,甚至发现图书馆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否则就会出现以下这些现象:

读者进入图书馆不会利用检索机检索文献,需要工作人员的帮助才能找到所需文献的分类号;进入书库不知道排架规则,到处乱找还是发现不了所需图书,最后求助于管理员才能解决问题;不注意查看图书的馆藏地和在馆状态,在该书没有馆藏的书库找书,费时费力,最后咨询管理员才弄清楚;在书库乱翻乱放,走过之处在架子上丢下或乱插许多图书,管理员需要整理,增加了工作时间;借书之前不查看自己的借书状态,从书库拿了一大摞书却因为所借册数已满,有所借图书超期等原因不能借出,工作人员又得重新上架,增加了工作量;寒暑检测到期图书已经延期,不查看就匆匆还书再借,自己麻烦还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读者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对读者和管理员都有益的,必须加强对读者的培训和指导,使读者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既能节约读者的时间又能减少管理成本.

(3)读者借阅权利包括借书册数、借书期限、预约图书、开放借阅时间等.读者借阅权利是其有效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保证,图书馆必须给予读者充分利用文献资源的权利.同时,为了保障文献资源的安全和读者公平利用文献资源,又要对读者进行必要的限制,如超期罚款、超期停借、遗失赔偿、违章处理等.制定读者权利和限制要依据文献充分利用原则、读者公平利用原则和保障文献安全原则.

相关论文范文